不打无准备之仗!中美紧张局势升级,中国被爆出罕见大动作

据国际镍业研究组织(INSG)2025年6月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精炼镍库存自去年底暴跌近50%,中国独占全球已探明镍储量的四分之一。在全球地缘政治剧烈震荡的此刻,仅仅一则“10万吨实物镍已被中国悄然囤积”的新闻,便让伦敦金属交易所盘中成交量暴增至三年新高。


不声不响的全球资本风暴

国际市场对资源的掌控,向来不乏暗流。2024年12月,在特朗普宣布再次当选的喧嚣尚未平息时,中国企业低调启动一场史无前例的镍资源采购行动。数周内,印尼、菲律宾和新喀里多尼亚的港口接连出现中国大型货轮的身影。西方金融圈尚未反应过来,亚洲仓储数据已被刷新。2025年5月,中国精炼镍储备突破7.7万吨,远超历史同期水平。

这一波操作,行业分析师普遍称为“战略底仓”。从数字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精炼镍进口同比增长高达96.3%,几乎达到2019年以来的两倍。其中,来自印尼的混合氢氧化物(MHP)和高冰镍(NPI)占比超过70%,而这些冶炼厂,无一例外都由中国资本或技术深度参与。

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能源智库在5月底联合发布报告,直指中国已通过长期协议和海外参股,持有全球超过10万吨实物镍库存。镍价自去年底五年低点反弹,短短半年,LME期镍价格回升近40%。华尔街日报在7月头版称,此轮资源调度是中国“在全球博弈中唯一的先手动作”。


工业与军工的战略底线

镍金属的实际用途远超想象。作为不锈钢不可或缺的核心成分,中国工业体系每年消耗全球镍资源的六成。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舰载推进系统的高温合金、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甚至新一代高强度装甲钢板,都离不开高纯度镍。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正式启动对华新一轮关税战。美国商务部随后加码“新301调查”,试图在电池、稀土、半导体等领域限制中国产能。与此同时,美欧日多国密集发布“去中国化”供应链计划,意图在动力电池原材料环节斩断与中国的依赖。



但现实却远比文件艰难。全球镍矿产量近一半来自印尼,而精炼和高端冶炼几乎高度集中于中国企业。以宁德时代和华友集团为代表的镍资源项目,实现了从原矿、湿法冶炼到电池制备的全流程闭环。2025年3月,福特密歇根电池工厂技术团队曾尝试削减中方岗位,结果三个月后不得不恢复原有配比,否则无法保障正极材料产出。

镍的战略地位,不仅体现在中国工业体系的“命脉”层面,更在于其在高端军工和尖端制造体系中的不可替代性。台海周边局势升温后,镍的地缘供应安全成为中国决策层的核心议题。美国智库彼得森研究院5月警告称,“中国手中镍资源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最大变数”。


海陆并举的全球布局

面对可能的极限施压,中国并未停留在囤积原材料的层面。2025上半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镍铁、铜精矿等关键资源的铁路运输量同比增长28%。中亚地区的能源管道和新建铁路已实现与中国西部工业带的无缝对接,非洲和印尼海外矿山控股项目进入收获期,形成了覆盖亚欧非的“多点锚定”供应网。

印尼三大镍冶炼园区——青山、德龙、华友园区——全部由中国企业投资或技术主导。印尼政府数据显示,2024年印尼出口中国的高冰镍和MHP产量占其总出口量的74%。在菲律宾,尽管地缘局势紧张,但中国企业依然通过多元化的采购通道,确保红土镍矿供应不被单点风险切断。

“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境铁路、港口和能源管道的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即便马六甲海峡发生极端封锁事件,陆路通道和大陆桥运输体系也能保障中国工业体系的“血液”不断流入。2025年6月,欧亚经济联盟发布数据,中国对欧亚大陆镍资源进口依赖度大幅下降,区域内资源自循环能力显著增强。


资本、技术与政策的三重博弈

2022年3月,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镍价剧烈波动,青山控股与嘉能可的多空博弈成为全球金融新闻头条。价格两天从2万美元/吨暴涨至10万美元/吨。青山控股依靠现货交割化解风险,嘉能可则调动国际资本“逼仓”。这场风波让全球认识到,资源实物储备远比期货博弈更为重要。

自那以后,中国企业加快了对镍深加工环节的投资,推动“高冰镍法”等技术突破,系统性提升从红土镍矿提炼高纯度镍的能力。2023年,青山控股年产量达110万吨镍当量,占全球总产量超四分之一。2025上半年,国内新建成的五座镍铁和硫酸镍工厂全部实现量产,国家-民企协同采购机制全面升级,央企、民企协同布局海外收购和国内战略储备。

美国、欧盟试图通过技术封锁、关税壁垒和供应链重组,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欧盟提出“2030年动力电池自主率50%”目标,但业内公开数据显示,迄今尚无欧洲企业实现从矿石到电池包的全链自主生产。印度、越南等新兴市场的相关项目,核心设备与冶炼工艺依然高度依赖中国技术。

华尔街分析师指出,西方对制裁空间的高估与中国对资源价格低估的精准把控,造成了全球镍供应链的“错位博弈”。中国在镍资源采购和战略储备上的先发优势,直接锁死了西方的回旋余地。


资源牌局下的主动权与安全感

10万吨镍的战略储备,只是中国在全球资源博弈中的一个缩影。每一轮国际资本的风暴背后,都是产业链、技术链和政策链的深层次较量。面对全球化的不确定性,中国主动出击,用系统性布局和技术创新,把传统的资源安全问题,上升为国家工业和战略安全的底线。

2025年6月,全球镍市的风向已经发生根本转变。中国用看似“无声”的方式,赢得了产业链安全的主动权。无论地缘风暴如何变化,手中有底仓,心中不慌。

参考资料:“中国正抓紧储备工业金属,保证供应链安全”

2025-07-07 16:12·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7

标签:财经   中美   局势   中国   罕见   紧张   动作   印尼   资源   全球   青山   地缘   技术   精炼   中国企业   美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