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亿比特币被没收!“杀猪盘” 头目身份曝光,监管要来了?

10 月 14 日大动作:史上最大比特币没收案落地

当地时间 10 月 14 日(北京时间 10 月 15 日),纽约布鲁克林联邦法院的一纸起诉书震惊全球。美国执法部门宣布破获柬埔寨特大 “杀猪盘” 骗局,没收幕后主谋持有的 127271 枚比特币,按当日市价计算价值高达 150 亿美元,创下美国司法部史上最大规模资产查没纪录。这场跨国打击行动,让隐藏在东南亚的犯罪帝国浮出水面。

谁是幕后操盘手?跨国犯罪集团的掌舵人

被起诉的核心人物是 37 岁的陈志(Chen “Vincent” Zhi),他拥有英国和柬埔寨双国籍,是太子集团(Prince Holding Group)的实际控制人。据美国财政部披露,这家看似正规的企业已 “秘密发展为亚洲最大的跨国犯罪组织之一”,在柬埔寨经营着 10 个诈骗园区,专门针对全球民众实施 “杀猪盘” 诈骗。

目前陈志仍在逃,据信藏匿于柬埔寨。纽约东区检察官约瑟夫・诺塞拉直言,陈志主导的骗局 “让世界各地受害者承受数十亿美元损失与难以言喻的痛苦”,若罪名成立,他将面临最高 40 年监禁。此次行动中,美英联合出手,英国在伦敦冻结了其 19 处产业,其中一处办公楼估值近 1 亿英镑。

150 亿比特币从何而来?骗局催生的黑色财富

这些比特币并非合法所得,而是陈志集团通过 “杀猪盘” 诈骗积累的黑色资产。该集团以虚假投资平台为诱饵,通过情感操控诱骗受害者注入资金,再将赃款快速转化为比特币洗钱。美国司法部调查显示,仅纽约地区就有数千名受害者,全球涉案金额难以估量。

选择比特币洗钱并非偶然。加密货币的匿名性曾让犯罪集团有机可乘,但也留下了不可篡改的链上痕迹。执法部门正是通过追踪资金流向,锁定了陈志控制的 10 余个比特币钱包,最终证实这些资产与诈骗案件直接关联。

如何啃下 “硬骨头”?没收背后的执法逻辑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性曾让没收工作极具挑战 —— 私钥是资产支配的唯一凭证,一旦丢失便永久无法追回。此次成功没收,得益于三重关键行动:

其一,美英联合冻结涉案实体资产,通过司法程序迫使知情者披露钱包信息;其二,利用链上分析技术追踪资金转移轨迹,锁定资产最终流向;其三,依据《反 Racketeer 影响和腐败组织法》,将太子集团认定为跨国犯罪组织,为资产没收提供法律依据。

布鲁克林联邦检察官强调:“这证明加密货币绝非法外之地,犯罪所得终将被追回。” 这些比特币已被纳入美国 “国家数字资产储备库”,该储备库专门存放执法中没收的数字资产。

监管大幕要拉开?比特币的未来走向

此事引发广泛讨论,“加密货币是否会全面监管” 成为热议焦点。事实上,美国的监管布局早有铺垫:当地时间 7 月 18 日,特朗普签署《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确立稳定币监管框架;3 月更下令建立 “战略比特币储备”,将没收的加密货币纳入国家储备体系。

但全面监管仍存争议。拜登政府曾提议对加密货币挖矿征收 30% 能源税,却因行业反对未能通过。业内人士分析,此次 150 亿美元没收案可能加速监管落地 —— 一方面,执法部门已展现追踪能力;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建立数字资产储备的举动,暗示其正探索加密货币的合规化路径。

市场反应呈现分化:事件公布当日比特币价格微跌 0.8%,但长期投资者认为 “合规化反而能降低风险”。有分析师指出,美国更可能走 “精准监管” 路线:打击非法用途,同时为合法交易建立框架。

骗局落幕的启示:技术向善与执法升级

150 亿美元比特币的没收,既是对犯罪集团的沉重打击,也是对加密货币行业的警示。陈志的落网轨迹证明,再隐蔽的黑色交易也逃不过技术追踪与跨国协作。对普通民众而言,这更是一记警钟 ——“杀猪盘” 骗局不断升级,切勿轻信陌生投资诱惑。

从本质上看,这场行动打破了 “加密货币 = 匿名犯罪工具” 的刻板印象。正如执法部门所展现的,技术本身无善恶,关键在于能否建立匹配的监管与执法体系。随着更多国家加入协作,加密货币的黑色空间正在被挤压,而这或许正是其走向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财经   头目   身份   美国   货币   资产   柬埔寨   骗局   集团   司法部   纽约   黑色   受害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