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月亮
编辑| 王红
初审|文瑞
2025年10月的印度亚锦赛赛场上,中国女乒又一次站上了最高领奖台,姑娘们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奇怪的是,往年总会跟队员们一起庆祝的马琳教练这次却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助理教练邱贻可全程陪伴着队员们征战。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不少球迷心里打起了鼓——马琳这是怎么了?
轮休?
调整?
还是说背后藏着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大动作?
说起马琳最近的表现,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2024年的亚锦赛上,他还好好地跟队员们站在领奖台上合影留念,那画面多温馨。
可到了2025年,情况就变得有点不一样了。
WTT中国大满贯结束后,马琳就开始缺席一些重要比赛,这在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要知道,作为女队主教练,每一场重要赛事他都应该在场指挥才对。
到了10月份的印度亚锦赛,马琳更是彻底"消失"了。
从队伍出征到最后夺冠,全程都是邱贻可在场边指导。
这次比赛中国女乒打得相当漂亮,3比0横扫日本队拿下冠军,邱贻可也跟着队员们一起上台领奖。
这画面要是放在以前,站在那个位置的肯定是马琳。
球迷们看着这一幕,心里都在犯嘀咕——这到底是临时安排,还是说马琳真的要换岗位了?
面对外界的各种猜测,国乒给出的解释倒是挺官方的——这是教练轮休制度的正常安排。
说起这个制度,还得追溯到2021年。
那一年国乒就开始推行教练轮休,每年给教练们两次长假,让他们好好休息调整。
听起来确实挺人性化的,毕竟教练们常年跟队,压力也不小。
可问题就出在时机上。
现在正是国乒教练竞聘的关键时期,各个岗位都面临着调整。
更关键的是,总教练李隼因为年龄和健康原因,已经开始逐步退居二线了。
这个时候马琳突然连续缺席重要赛事,你说巧不巧?
要说这里面没点名堂,恐怕谁都不会相信。
圈内人都心知肚明,这很可能是在为更大的人事变动做铺垫。
马琳不在的这段时间,邱贻可可算是好好证明了自己。
这位助理教练之前主要负责单项指导,尤其是对孙颖莎的培养特别成功,帮着她拿下了不少冠军。
单打指导这块,邱贻可的能力早就得到了认可,可团体赛的执教经验相对还是欠缺一些。
印度亚锦赛给了邱贻可一个绝佳的机会。
他一个人扛下了整支队伍的指导工作,从赛前准备到临场指挥,再到赛后总结,全都得他操心。
面对老对手日本队,邱贻可的战术布置相当到位,最终带领中国女乒以3比0的比分完胜对手。
这场胜利的意义不仅仅是又拿了一个冠军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邱贻可完成了从"单项导师"到"全能指挥官"的华丽转身。
有了这次经历,他接任女队主教练的底气也就更足了。
说回马琳,他担任女队主教练这三年多时间,成绩单真的拿得出手。
45岁的年纪在教练圈里正是当打之年,既有丰富的经验,又保持着对乒乓球的敏锐度。
上一个奥运周期里,中国女乒在他的带领下拿奖拿到手软,该拿的冠军一个都没落下。
马琳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能针对不同对手制定出有效的战术。
每次大赛前,他都会仔细研究对手的技术特点,然后给队员们做针对性的训练安排。
更难得的是,他跟队员们的关系处得特别好,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更像是朋友加导师的组合。
队员们遇到技术问题或者心理问题,都愿意跟他交流。
这种亲和力对于带领一支队伍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李隼退居二线后,总教练这个位置就空了出来。
圈内圈外都在猜,谁会是接班人?呼声最高的就是马琳。
他在女队主教练的位置上干得风生水起,成绩摆在那里,能力也得到了充分证明。
从资历上看,马琳也够格,毕竟他是从球员时代就开始在国家队摸爬滚打的老人了。
更重要的是,马琳的执教风格跟现在国乒的发展方向很契合。
他既能保持传统的严格训练,又懂得用更现代化的方法去管理队伍。
这种平衡感在当下特别重要,因为现在的年轻队员跟以前不一样了,需要更科学、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如果马琳真的晋升为总教练,对整个国乒的发展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要说这次人事调整的幕后推手,那就不得不提乒协主席王励勤了。
他上任以来一直在推动教练团队的年轻化改革,就是希望给年轻教练更多机会,让整个教练团队保持活力。
这个思路其实挺对的,教练队伍也需要新陈代谢,不能总是老面孔。
王励勤的规划很明确——让有能力、有潜力的年轻教练尽早接班,形成梯队建设。
马琳升任总教练,邱贻可接任女队主教练,这样的安排既能保证经验的传承,又能给年轻人施展拳脚的空间。
从整个国乒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步棋下得相当有远见。
毕竟巴黎奥运会结束后,又是一个新的奥运周期,教练团队的调整正当其时。
回头看看,还得佩服刘国梁当初的眼光。
他在位的时候就开始培养马琳做教练,给了他很多机会去锻炼。
那时候可能很多人还看不出来,但刘国梁就是看准了马琳身上那股子韧劲和对乒乓球的理解力。
从助理教练到女队主教练,再到现在可能要升任总教练,马琳一步一个脚印走得特别扎实。
这种人才培养的眼光,不是谁都有的。
刘国梁在选人用人方面确实有一套,他看中的人往往都能在之后的工作中证明自己。
马琳就是最好的例子,从球员到教练的转型非常成功,现在又要开启新的职业阶段。
这背后离不开当初那个关键的决定——让马琳走上教练岗位。
马琳这三年的表现已经给出了答案,45岁的他完全有能力承担更大的责任。
从女队主教练到总教练,这不是简单的职位升迁,而是对他执教能力的全面认可。
邱贻可接过女队主教练的接力棒,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国乒的这次人事调整,看似是轮休安排,实际上是一次精心布局的代际传承。
新的奥运周期即将开始,教练团队的年轻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中国乒乓球的未来依然值得期待。
信息来源:
中国乒乓球协会官方网站历年赛事数据
2024-2025年WTT系列赛事官方报道
印度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官方战报
《中国体育报》国乒教练团队专题报道
国际乒联(ITTF)官方数据库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