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基辅签署了一项新的总统令,内容震惊外界:又有5家中国企业被列入制裁名单。
这不是乌克兰第一次对中国企业“挥刀”。早在今年4月,乌克兰就曾以“协助俄罗斯军工系统”为由,制裁了3家中企。如此算来,一年之内,乌克兰接连对8家中国企业实施制裁,理由却同样令人匪夷所思——“援助俄罗斯”。
乌克兰指称这些中企向俄罗斯提供了伊朗“见证者”无人机的零件,但始终没有拿出哪怕一条实质证据。仅凭情报推测或残骸分析就轻率定罪,国际社会对此早已议论纷纷。
讽刺的是,就在泽连斯基签署制裁令前不久,乌克兰还派出前外长专程来华,恳请中国在停火谈判中发挥作用。
一边向中国伸手求助,一边却用制裁“回报”中国企业,这种行为不仅反常,更显失态。如果说乌克兰是出于战场压力“病急乱投医”,那接下来发生的事,足以让泽连斯基政府“脸红”。
几乎在同一时间,乌克兰国防情报部门披露,老挝已同意派遣50名工兵前往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协助排雷。
这个消息让外界哗然。老挝,一个此前从未涉足国际冲突的东南亚国家,竟然成为首个公开“出兵援俄”的非前苏联国家。而更早些时候,朝鲜也被曝出已经向俄罗斯输送了成建制的支援部队,总数高达3万人。
泽连斯基政府显然“打错了方向”——它试图把帽子扣在中国头上,却忽略了真正走进战场的,是中国的两个邻居。
制裁名单上的中企多数在乌克兰市场几乎没有业务。比如苏州某医疗器械公司,对乌年销售额仅92万美元,不足总营收0.3%;宁波某机械公司甚至在乌克兰没有任何资产或雇员。
乌克兰安全局还在7月9日高调宣布,逮捕了两名中国公民,指控他们涉嫌“间谍活动”,试图窃取“海王星”导弹技术。
但问题在于,“海王星”导弹本质上是苏联Kh-35的升级版,而中国自研的“鹰击”系列导弹技术早已领先。这一荒唐指控不仅缺乏逻辑,更令人质疑其动机是否纯粹。
政治作秀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当北约承诺未来一年将向乌克兰提供400亿欧元援助后,乌克兰的“投名状”似乎就变得清晰了。
泽连斯基政府一边炒作“中国援俄”叙事,一边配合美国和北约对中国的围堵谋划,试图换取更多军援。
美方此前已多次逼迫北约盟国增加军费,并特别指出部分资金必须用于援助乌克兰。泽连斯基此时主动“表忠心”,显然是一种政治投机——哪怕是以伤害中国为代价。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早在制裁风波前就明确表示:中国从未向冲突方提供致命性武器。他还警告说,若中国真援助俄罗斯,俄乌战局恐怕早已不是现在这样。乌克兰政府对此置若罔闻,继续用毫无依据的指责掩盖战场上的败绩。
俄方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乌军伤亡超过20万人。这个数字对一个本就人口不多的国家来说,是极其沉重的代价。战线收缩、士气低落、国内不满情绪高涨,泽连斯基政府面临前所未有的内外压力。
选择“树敌中国”这种方式,显然是一种短视的政治操作。乌克兰并非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但中国却是乌克兰的第一大贸易国。
2024年双边贸易额接近80亿美元,占乌克兰玉米出口的28.7%。中国制造的CT设备仍在乌克兰医院运转,中国船只依然在敖德萨港转运化肥和原材料。
这种高度依赖,却换来乌方的背信弃义,令人唏嘘。更令人担心的是,泽连斯基政府的“对华制裁”风暴,正逐渐演变成一场损人不利己的外交闹剧。
国际工程协会测算指出,如果中企因制裁退出第聂伯河航运枢纽项目,乌克兰重建成本将暴增923亿美元。而哈尔科夫方面单方面终止与中国的航天合作,导致遥感卫星数据处理能力陷入瘫痪,这样的选择,究竟是谁在“自毁长城”?
与此同时,真正援助俄罗斯的国家却在行动。2024年10月起,朝鲜已陆续派出1.1万人支援俄罗斯,随后又增派6000名工兵和工程部队。
最新一轮援俄部队规模据称达到3万人,预计将在8月初正式进入战场。这些不是雇佣兵,而是建制军队,甚至将被编入俄军作战指挥体系。
朝鲜还向俄罗斯提供了500万发炮弹和大量坦克、大炮、装甲车,堪称全力以赴。与此同时,俄朝刚刚签署新的《全面战略伙伴条约》,承诺一方遭侵略,另一方必须提供军事援助。
朝鲜的态度早已不再遮掩,行动也远比乌方所谓“中企援俄”更加直接和实质。而老挝的出兵更具象征意义。这个东南亚国家与俄罗斯在6月举行外长会谈后,俄罗斯外长公开感谢老挝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不久后,乌方国防情报部门披露,老挝将派出50名工兵前往库尔斯克排雷,月薪2000美元,是老挝军人平均月薪的十倍。
老挝曾在越战期间遭美军密集轰炸,至今仍有大量未爆弹药残留,其排雷部队具备丰富实战经验,被联合国评为“高效率排雷国家”。俄罗斯正是看中这一点,才开出高薪招募。
老挝的加入意味着什么?首先,这是第一个公开卷入俄乌冲突的东南亚国家,打破了非西方国家“保持中立”的格局。
其次,如果老挝未遭西方严厉制裁,其他经济拮据的发展中国家可能会竞相效仿。一场由“小国出兵”引发的地缘多米诺效应,或许正在悄然酝酿。
乌克兰却将目光始终集中在中国身上,对真正的参与者视而不见,实在令人费解。纵观这场突如其来的“制裁风暴”,真可谓是“重拳打在空气上”。乌克兰希望借此换取西方更多援助,却毫无顾及与中国之间本可构筑的桥梁。
2025年是战争进入第四年的关键节点,泽连斯基的每一次外交动作,都牵动着乌克兰的未来。而对中国的敌意,恐怕只会让乌克兰失去一个潜在的和平斡旋者,也失去战后重建最有力的合作伙伴。
这场以“制裁”为名的政治闹剧,终将被历史还原真相。未来的乌克兰是否能从困境中突围,不仅看它如何应对战场,更看它如何处理与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而中国,始终秉持劝和促谈,从未偏袒任何一方,理应得到公正对待。
乌克兰若执意“打错方向”,只会在国际博弈中越走越窄。
信息来源:
[1]美称恢复对乌军援 俄外交部:将增加局势升级风险 央视新闻
[2]特朗普承认:结束俄乌冲突“艰难” 环球时报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