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猪手每个35元、小龙虾每份68元、包子每个4元、白皮饼每张3元……”
8月23日下午,“识见”记者看到,在呼和浩特某五星级酒店东门,一个由该酒店支起的摊位上,各类卤味、热菜、凉菜等一字排开,市民排起长队候买。下午5点出摊,5点半基本售空。
除该酒店外,自今年7月以来,呼和浩特市多家五星级酒店,也在霓虹闪烁的门厅内支起了烧烤架、摆上了奶茶车。
有人对此表示支持,“掏着地摊小吃的钱、能吃上五星级大厨做的佳肴,实在是‘太给力了’。”
有人持相对保守的意见,“这对小门店来说冲击应该会比较大。”
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有点儿“掉价”。
在“识见”看来,企业具有自主经营权,在法律框架内探索新的经营方式,又有何不可?
02
其一:五星级酒店摆摊,是主动求变、与时俱进,是创新经营思维、多条腿走路的体现。
今年以来,“摆地摊”这一传统领域,迎来了不少“大佬”玩家。
在杭州,维景国际大酒店距西湖仅700米,西餐区法式香草烤羊排两根35元,比网红餐厅便宜一半。
在武汉,雄楚国际大酒店门口就是秀场,7元一份的凉面、6元一份的凉拌海带丝,包装得体,人们即买即走。
还有最近爆火的郑州永和铂爵国际酒店,主打一个“五星级效率,路边摊价格”。
近日,有郑州网友晒出永和铂爵国际酒店在自家门口支起的摊位,引发讨论。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
其实,酒店推出摆摊模式,自有其市场逻辑。
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指出,县域经济规模和消费能力进一步提升正带动餐饮市场加速下沉,大众化平民消费餐饮成为市场主流选择和发展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仍固守传统经营模式,显然不合时宜。
这些五星级大酒店、大饭店主动“下沉”,将闲置的宴会厅、待岗的厨师等资源盘活,转化为街头巷尾的平价美食,就是变“沉没成本”为“增量收入”的精明之举。
无论是通过摆摊的方式引流,带动客房、店内餐饮等其他消费,还是继续将其拓展为一项新业务或发展成一种新模式,都是酒店基于市场逻辑对自身资源优化配置的探索。
从消费者角度看,大家花和过去同样多的钱,能够买到更好的品质、更优的服务,何尝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
03
其二:“酒香也怕巷子深”,好品质也需接地气的营销。
长期以来,“五星级”是品质的金字招牌,因高定价、强场景的“标签”,与大众消费存在天然隔阂。
但时代不同了,在选择多元的今天,再好的“酒”若藏在深闺,也可能被忽视。
五星级酒店街头出摊,不仅是售卖产品,更是一场极具话题性的亲民营销。
它让“高大上”的品牌形象落地,让普通消费者零距离感受其品质与服务,有效拉近了心理距离,让“深巷好酒”飘香街头。
“五星级品质+地摊式价格”的经营策略看似“降维”操作,实则是用品质打开市场,以灵活应对变局——将稳定的食材供应链、专业的烹饪水准、老百姓信得过的招牌等优势,转化为大众实实在在消费得起的红利。
从“坐等顾客走进去”转为“主动走出来”,酒店不仅拉近了与大众的情感距离,更推动品牌形象向“专业且亲民”转型,有利于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04
其三:无论何种体量的经营者,“适者生存”都是永恒法则。
说到底,做生意从来不是看门面有多光鲜,星级有多高,而是看能不能接住消费者的需求。
五星级酒店走上街头,用“五星级的品质,地摊的价格”走出新路子,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品质过硬,价格实在,在哪儿都会有人捧场。
也许有人质疑,酒店摆摊是否会稀释品牌价值?事实证明,真正损害品牌的不是形式,而是脱离市场和消费者的傲慢。
死守着“五星级”的面子,端着架子,生意做不下去,那才真叫“掉价”。
放下身段,把生意做好,让顾客满意,才是最有面子的事。
呼和浩特城市烟火气。图片来源:青橙融媒呼和浩特日报
毕竟,商业的本质从来不是维护体面,而是创造价值、实现增值。
比如,胶片巨头柯达沉醉于昔日光环,对数码变革视而不见,终至破产。反观华为,在芯片断供的绝境中,凭借鸿蒙系统与全场景生态奋力突围,赢得生机。
是体面地抱着“身份包袱”死去,还是放下身段、主动求变,获得生存与发展?答案不言自明。
05
从地摊经济到夜间消费,从跨界经营到场景创新,五星级酒店的探索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未来,期待更多企业放下身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
毕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只有那些敢于撕掉标签、灵活应变的参与者,和既能保持品质又懂得弯腰捡起地上“六便士”的务实者,才能笑到最后。
文章来源:“识见”微信公众号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