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那些长期跷二郎腿的人,到60岁后,很多都变成了这样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你说我这几年总喜欢翘腿,是不是不太好?”

说这话的人是个中学老师,五十出头,穿着很整齐,站得也笔直。只是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略有些不确定。

他手里攥着体检报告,报告上没大问题,可他总觉得身体出了点儿说不清楚的变化。他旁边坐着的是个社区医院的医生,听了这话,没立刻回答,只是皱了一下眉。

很多人都觉得,翘腿不过是个习惯,说不上好坏,甚至还觉得这种姿势坐着挺舒服,看起来也自在。

但这个姿势看似无害,甚至有点优雅,却往往被忽略了它背后那些隐蔽又缓慢发生的变化——不是立刻出现,而是一点点在累积,直到六十岁以后,那些变化再也藏不住了。

习惯不会一下子改变人的身体,但它们总在某个节点暴露出后果。

翘腿这件事就是这样,年轻时候大概没人觉得这和健康有什么关系,可一旦年纪上来,尤其是过了六十岁,身体的代谢慢了,血液循环没那么有力,过去几十年里那些“看不见的影响”就开始一一现身。

有时候不是疼痛先到,而是姿态变了,走路开始不稳,下肢的肌力分布也开始失衡。有人以为这是老了的正常表现,但真不是。

肌肉的左右差异,一条腿的承重变大,骨盆逐渐倾斜,这一切的起点,可能就在翘腿这个动作上。

这里最关键的一点,不是翘腿的动作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长期身体结构性偏差”。

长时间让骨盆处在非对称状态,腰椎受力就开始发生倾斜,时间久了,会引起骨盆旋转甚至脊柱的侧移。这类问题在影像学上早就有数据支持。

2018年一项在日本进行的MRI研究中发现,那些习惯单侧翘腿的人群中,有61.4%在影像中出现了骨盆角度偏移超过5度的表现,而这个偏移被认为是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早期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这类人群中,膝关节退行性变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很多人总觉得退行性变化是年纪带来的,不翘腿也照样会老,这是个逻辑陷阱。年纪当然会带来变化,但有些改变其实不是必然的,是被“制造出来的”。

人的两条腿本应在结构上协同发力,可翘腿让这套系统变成了非对称的支撑模式。

长此以往,一侧臀部肌群过度使用,另一侧则处在功能减弱状态,走路变得不均衡、姿势开始偏斜、关节软骨受力不均,这一切都在不断强化身体的失衡。

再说得远一点,长期跷腿还会对下肢的神经走向造成压迫。很多人忽视了腘窝部位的神经通路,当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时,腘神经处于一个夹压状态。

神经受压的时间久了,下肢的感觉开始变钝,甚至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小腿轻度萎缩或无力的表现。

更深层的问题,是这种压迫不止影响局部,还可能导致神经反射弧的异常,表现为膝反射或踝反射的减弱,这些都在60岁以后变得越来越明显。

还有一个更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就是翘腿对血管的影响。

很多人年轻时候静脉回流能力强,翘腿不觉得胀不觉得麻,可一旦年纪到了,静脉瓣膜功能开始下降,长期压迫带来的血液回流障碍就会出现。

2020年在德国柏林大学附属医院进行的一项追踪研究中指出,习惯翘腿者在老年阶段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率高出正常坐姿者约48%。

这个数字在50岁以后开始逐年拉大,60岁时差异最显著,很多人腿部已经出现色素沉着和慢性水肿,但始终不认为这是姿势带来的问题。

还有一点比较少人提,就是跷腿对深层核心肌群的影响。翘腿的时候,身体倾斜,会下意识用腰部和背部肌肉来“找平”,看起来坐得稳,其实核心肌群早已不在正常轨迹上工作。

肌肉不是越用越强的吗?但问题是,如果它们一直在错误的角度用力,反而会带来慢性劳损。腰背肌群的非对称性收缩,不但不能增强核心稳定,反而增加了下腰部的肌肉疲劳。

这种状态持续多年,到老年时,就容易引发“非特异性腰痛”。

有时候拍片没问题,磁共振也看不出什么结构问题,可腰就是疼,怎么动都不舒服。这种疼痛的根源,往往是肌肉模式的长年失调,不是一两次理疗能解决的。

而真正让医生担心的,不只是骨骼、肌肉或者血管这些单独系统出了问题,而是这些问题一旦同时发生,会让人整个身体的协调能力下降。

协调能力是老年人维持独立生活最关键的一项指标,可它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一旦失去了左右腿的力量平衡,神经反射延迟,血液循环下降,一个很小的动作,比如在浴室里转个身,都可能造成摔倒。

研究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有20%以上的跌倒与下肢力学不平衡有关。可这些不平衡,从来不是那一刻才发生的,而是早年某种小习惯埋下的种子。

说到底,跷腿这事表面看是个姿势问题,本质上却和“结构长期偏差”有关。

而结构偏差的后果,不只是局部疼痛、血管问题或神经压迫,更深的是让整个身体在老年阶段失去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不只是身体上的,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生活质量的走向。很多人一直在追求“不得病”,可更基础的目标,是能维持住身体原本的平衡状态。

那有没有人天生结构就不对称?有。可那是结构性问题,比如先天骨盆高低、脊柱侧弯,这类人即便没有翘腿习惯,也要做矫正。

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结构是可以靠日常姿态维护的。不翘腿不是多大的要求,可很多人觉得这根本不影响什么。

等年纪大了才发现,原来身体的偏移不是因为剧烈运动、意外受伤,反而是日复一日坐着的小动作造的。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钱军.常翘二郎腿诱发疾病害处多[J].家庭医学,2018,(01):3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4

标签:养生   医生   发现   身体   骨盆   下肢   神经   肌肉   习惯   结构   姿势   年纪   状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