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在成都颁奖 建筑、电影、文学等多领域大咖共话空间文明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朱萌丽

11月1日晚,第三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盛典于成都西村大院举行。该奖项旨在表彰体现人文关怀、推动城市文明发展的卓越项目。本届奖项共设立“公共空间”、“社区营造”、“生态友好”、“建筑贡献”、“城市创新”五个子奖项,以及一项“组委会特别奖”,以多维视角审视城市空间的人文价值。

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获“公共空间奖”;陕西关中“忙罢”艺术节获“社区营造奖”;北京亮马河滨水景观廊道获“生态友好奖”;内蒙古西乌素图村民中心获“建筑贡献奖”;深圳南山百校焕新行动获“城市创新奖”。成都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项目则摘得“组委会特别大奖”。

刘家琨在颁奖典礼上发言

颁奖典礼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成都多元的文化表达对年轻人具有强大吸引力。他强调,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满足居住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届奖项终审团首次采用“双主席制”,由建筑师刘家琨与导演贾樟柯共同领衔,携手建筑师张永和、人文学者戴锦华、作家李敬泽、建筑师马岩松、建筑评论家周榕、资深媒体人李鸿谷组成多元评审阵容,从多专业角度评选出最终获奖项目。

颁奖典礼上,建筑师刘家琨、作家李敬泽等评委围绕本届主题“故事剧场”展开深度阐释,引发对城市、建筑与人文关系的再思考。

评委团队在分享

贾樟柯:建筑是故事的舞台,未来应如“生活相册”

导演贾樟柯通过视频方式分享了他的观察。他从电影创作的“看景”经验出发,提出空间是故事的载体。“当你走入一个人的房间、一条街道,便能从痕迹中读到其中的生活。”他结合大同公交站观察到的现实即兴戏剧与工人俱乐部的时代记忆,指出空间自身便是叙事的现场,如同一座“落满灰尘的纪念碑”,静默讲述着一代人的命运。

在颁奖盛典举办之前一晚,“城市与我们:故事剧场”人文城市年度分享活动率先展开。在该分享活动上,贾樟柯亦以平遥国际电影展为例,阐释“城市再生”理念——将仍有居民生活的古城与旧工业遗址转化为文化场所,实现历史与当下的对话。他进一步指出,当代建筑与电影正共同走向“分众化”趋势,未来的建筑不应再是宏大的“纪念碑”,而应成为贴近个体的“生活相册”,为具体的人与社群量身打造。

贾樟柯在“城市与我们:故事剧场”人文城市年度分享活动上

刘家琨:以“故事剧场”重构空间与人的联系

作为终审团联合主席,建筑师刘家琨阐释了“故事剧场”这一主题的立意。他坦言,过往讨论常局限于建筑实体,而忽略了空间为人所用的本质。“如果把人的使用置于前端,建筑就跨越了专业屏障,与更多人产生联结。”他认为,“故事剧场”正是要将视角从物体拉回到人,关注空间如何承载并激发人的生活叙事,这正是建筑学的初心与理想。

刘家琨在颁奖典礼上发言

李敬泽:建筑设计是与人相处的艺术

作家李敬泽在为“社区营造奖”开奖时,从文学创作的反差中道出社区工作的真谛。他幽默比喻:作家可以面对自我,而建筑师与社区营造者却必须面对无数个体,需要“极大的耐力、定力和耐心”去达成共识。他强调,社区营造的核心不在于建造,而在于沟通。

李敬泽(左)在揭晓奖项

从西乌素图村的活力再现,到关中“忙罢”艺术节的乡村振兴,再到陶溪川街区的成功转型,每一个获奖项目都是“故事剧场”的生动演绎。它们印证:真正的人文城市,不仅是空间的改造,更是故事的延续、情感的联结与文明的传承。

(主办方供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旅游   人文   领域   建筑   城市   电影   空间   文学   文明   故事   剧场   建筑师   奖项   颁奖典礼   关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