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媒体名酒观察刚刚刊文,标题就很有趣:
咦……
嗯?……
啊?……
从此江湖无低度?
一时间语噎,无法置评,但总感觉哪里不太对。
我个人很难说29度五粮液是高度白酒,因为那至少是对52度五粮液的不尊重,也是对和高度白酒的人的不尊重。
先看看宋书玉是如何解释的吧:
最近,低度酒成为行业热门赛道,29度五粮液·一见倾心、29度舍得自在和26度轻度古20三款产品被频频提及,也引发广泛讨论甚至争吵。
一方面是非浓香企业对低度酒发展表示担忧。
钓鱼台酒业董事长丁远怀痛批低度酒是笑话,是破坏老祖宗留下的美好的东西,寒武纪股价超茅台让股民震惊,茅台拥护者痛批低度让酒业意外一文中,将这种言论称为高度酒捍卫者。
不知道丁总看到协会,要把自己捍卫的53度酱香白酒和29度五粮液,都放在高端酒的世界,作何感想?中酒协在通过修改规则,将老祖宗留下的美好,直接破坏?
另一方面是企业纷纷将其当作增量市场。
舍得总裁唐珲接受采访时就提到,低度酒具备未来的增量空间,能为非白酒消费者或者是白酒轻量的饮用提供多一个新鲜的尝试,同时也为白酒爱好者提供更多舒适的选择。
泸州老窖也在9月1日对上百家投资机构表示,应对消费分化,将适时推出28度国窖新品。此前,38度国窖已经成为首支百亿低度新品。
我很喜欢泸州老窖将“消费分化”作为行业背景和接下来的挑战。
白酒行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单纯的度数高低的问题,正是不同年龄、不同习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健康情况的消费者,带来了极其快速和复杂的分化。
可能丁总和很多白酒传统消费者,喝惯了高度白酒,享受那种丰富浓郁的满足。
此前,分化可能不算细,只有高度和中度的区别。国缘洞察到消费分化,凭借中度白酒的占位,打造出了该度数的第一畅销品牌(有沙利文的认证);五粮液和国窖1573也率先将39度、38度产品推了出来,成为应对消费分化的趋势。
如今,分化更细了,有很多年轻人、女性消费者、酒量不好的人或者喝不动高度白酒的人,正在因为越来越多低度数的白酒产品而感到“有救了”“幸福了”。
分化可以带来增量,分化可以带来新的战略机遇,分化可以让企业在品类中大做文章,在第一曲线遭遇瓶颈时,塑造第二曲线。
就像可乐到了近年来,除了经典口味,还得做出有糖/无糖之细分,无糖可乐就是第二曲线。
现在将25度以上白酒都称为高度白酒,白酒的战略定位就更难做了,恐怕很多企业都在摸脑袋。
1.度数是白酒产品最重要的标准,酿造的原浆酒(酱香除外)多数在60度-70多度,酒企以此划分了原浆、高度、中度、低度等不同维度的产品,白酒真正壮大起来的这几十年,已经让这个认知深入人心。
那些因为分度而确立优势、正在享受红利的企业,该如何做?
2.企业面临战略机遇消失的危机,五粮液、舍得、古井等企业正在做的“低度促进年轻化”的营销话术,是否要重构?国窖1573新品,要以什么最鲜明的话术推出?有点低度的高度白酒?
3.消费者需要凭度数选品,想要超低度豪饮、高度慢品,都有针对性产品可选。他不会因为行业有高度、中度、低度之分,就不清楚白酒为何物了。
事实上,并不会因为低度酒产品,就影响企业从生产主导转向消费主导,因为消费主导的本质是洞察、服务消费者,是每个产品都有特殊的属性,带去特别的体验。
4.低度酒赛道是行业在存量市场打造的增量赛道,才刚刚开始,它存在的逻辑是行业还有高度酒、中度酒、原浆酒赛道,都是各个企业战略差异化所在。
现在所有的赛道都叫高度酒赛道,一个刚刚点燃增量的星火,要被扑灭了。
其实当前的高中低度划分,从感官上看是非常科学的,因为它有明确的风味之别、饮后感受之别。
个人认为,没必要改术语!
至少不要这么着急改,因为低度酒才刚刚造势。
企业的发展,要遵循市场的需要,协会突然杀出来,把白酒数十年来的固有认知打破,不知对市场是误导还是重塑?是否有必要这么快插手行业的新生事物?行业的创新,新概念,应该看消费者还是协会?
很难评,也不能评。
甚至我认为也没必要争辩,因为真实需求产生后,就十二个字:高度有理、低度无罪、全凭感受。
更新时间:2025-09-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