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7月7日我们即将迎来小暑节气,这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正式拉开帷幕。小暑的到来,不只是天气的转变,更像是一场与健康的深度对话。此时,遵循传统的养生智慧,对我们平稳度过盛夏至关重要。老话说“1不出、2不吃、3不洗、4不坐”,这些看似简单的告诫,实则蕴含着古人的生活哲学,而小暑时节的特色美食,更是为我们的健康加油助力。
1不出:避开午时烈日,守护健康防线
小暑后,气温飙升,中午时分更是酷热难耐。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气温最高的时候,此时外出,人体极易受到高温的侵袭,中暑风险大大增加。特别是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身体调节体温的能力相对较弱,更应避免在这段时间外出。
若是不得不出门,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戴上宽边遮阳帽,能有效阻挡阳光直射头部;撑起遮阳伞,为身体构建起一道防晒屏障;涂抹防晒霜,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同时,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在户外行走时,尽量选择有树荫或建筑物遮挡的地方,减少在阳光下的暴露时间。
2不吃:拒绝饮食隐患,呵护脾胃健康
不吃隔夜饭菜
小暑时节,高温高湿的环境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温床。隔夜饭菜,即便放在冰箱冷藏,也难以避免细菌的繁殖。尤其是绿叶蔬菜,经过一夜放置,不仅营养流失严重,还会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食用后可能引发食物中毒、腹泻等问题。炖菜、汤品等隔夜后,口感和营养都会大打折扣,且容易变质,为了健康,最好不吃。做饭时,可根据家人的食量合理准备,尽量不剩饭菜,确保每一顿都能享用新鲜、健康的食物。
不贪吃冷饮
夏日炎炎,冷饮成为很多人消暑的首选。然而,小暑时人体阳气外发,脾胃相对虚寒,过多食用冷饮,如冰淇淋、冰镇饮料等,会对脾胃造成强烈刺激,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冷饮还会使体内的寒湿之气加重,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让人感到浑身乏力、困倦。《老老恒言》中就提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提醒我们在炎热的夏天也要节制冷饮的摄入,保护好脾胃。如果想解暑,可以选择喝一些温热的茶水、绿豆汤等,既能清热解暑,又不会损伤脾胃。
3不洗:规避洗浴误区,维护身体阳气
不洗冷水澡
小暑时,人体毛孔处于张开状态,以排出体内的热气。此时若洗冷水澡,冷水的突然刺激会使毛孔迅速收缩,导致体内的汗液无法正常排出,热气郁闭在体内,容易引发感冒、发烧等疾病。对于中老年人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洗冷水澡的危害更大,可能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运动后大汗淋漓时,更不能立即洗冷水澡,应先休息片刻,等汗水自然消退,再用温水洗澡,水温以37℃ - 40℃为宜,这样既能清洁身体,又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散热。
不刚运动完就洗头
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头部的血液供应也较为充足。此时立即洗头,尤其是用冷水洗头,会使头部血管收缩,影响头部的血液循环,导致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长期如此,还可能对头部健康造成损害。运动后应先休息30分钟左右,让身体恢复平静,再用温水洗头。洗头后,要用干毛巾及时擦干头发,避免湿发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以免寒邪入侵。
不洗澡时间过长
长时间洗澡会使皮肤表面的油脂被过度清洗掉,导致皮肤失去保护屏障,变得干燥、瘙痒,甚至引发皮肤炎症。在小暑这样炎热的天气里,皮肤的新陈代谢加快,更需要保持皮肤的水分和油脂平衡。洗澡时间控制在10 - 15分钟即可,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沐浴产品,洗完澡后可涂抹一些保湿乳液,保持皮肤的滋润。
4不坐:远离潜在风险,预防疾病入侵
不坐露天木制桌椅
夏季气温高,露天的木制桌椅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表面温度很高。同时,木材具有吸湿性,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变得潮湿。人坐在上面,热气和湿气会通过皮肤侵入人体,导致身体不适,如关节疼痛、湿气加重等。而且,长时间坐在高温的木制桌椅上,还可能烫伤皮肤。如果要在户外休息,可选择石凳、塑料椅等材质的座椅,并注意避免长时间久坐。
不坐空调风口下
空调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清凉,但坐在空调风口下却隐藏着健康隐患。空调吹出的冷风温度低、风速大,直接吹在身上,会使局部皮肤温度迅速下降,血管收缩,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长期如此,容易引发头痛、肩颈疼痛、关节酸痛等问题,还可能导致面瘫、感冒等疾病。在使用空调时,应将风向调整为向上或水平方向,避免直接吹向人体。同时,将空调温度设置在26℃左右,保持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这样既能享受清凉,又能保证健康。
小暑吃黄鳝,赛过人参强
在小暑的饮食中,有一种食材被誉为“小暑之宝”,那就是黄鳝。民谚有云:“小暑黄鳝赛人参”,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鳝鱼最为滋补味美。黄鳝富含蛋白质、DHA、卵磷脂、维生素A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功效 。对于女性来说,黄鳝中的铁元素有助于补血,让面色更加红润;中老年人食用黄鳝,可以强筋健骨,预防骨质疏松;上班族常吃黄鳝,能补充脑力,提高工作效率。
黄鳝的做法多种多样,响油鳝糊便是一道经典的江南名菜。将黄鳝切成丝,用热油煸炒后,加入酱油、糖、料酒等调料烧制,最后在鳝丝上撒上蒜末、葱花,淋上热油,“滋滋”作响,香气四溢。黄鳝肉质鲜嫩,味道醇厚,营养丰富,是小暑时节餐桌上的佳肴。需要注意的是,黄鳝一定要购买新鲜的,并确保烹饪熟透,以免感染寄生虫。此外,感冒未痊愈、阴虚内热的人群不宜食用黄鳝。
小暑节气,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考验,也是我们调养身体的重要时机。牢记“1不出、2不吃、3不洗、4不坐”,品尝小暑的特色美食,让我们以科学、健康的方式度过这个炎热的季节,为下半年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在炎炎夏日里保持身心的清爽与舒畅。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