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曾经以平价咖啡和新鲜面包走红的85度C吗?作为许多年轻人学生时代的回忆,这个来自台湾的连锁烘焙品牌最近却频频登上新闻,不是因为新品爆款,而是因为一场规模不小的“关店潮”。
从上海到杭州,再从南京到其他城市,不少熟悉的门店悄悄拉下了铁门,引得不少老顾客在社交媒体上感慨万千。数据显示,光是今年上半年,85度C在大陆市场就亏了大约4000万元人民币,而全年预计关闭的门店数量将突破40家。
曾经的“初代网红”,如今也不得不面对现实,展开一场艰难的自救行动。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个红极一时的品牌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根据85度C母公司美食-KY发布的财务报告,2024年上半年,85度C在中国大陆市场认列的亏损金额约为2亿元新台币,折算成人民币接近4000万元。
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赤字了,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这个品牌就由盈转亏,而且情况还在持续恶化,有人预测,如果不及时调整,到2025年亏损可能还会进一步扩大。
截至今年6月,85度C在大陆的门店总数为441家,比年初时减少了21家,而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下半年关店力度还会加大,全年预计关闭超过40家门店。
这些关掉的店,不少位于上海、南京、杭州这类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原因也五花八门,有的是因为租金太高租约到期,有的是因为周边竞争太激烈,生意实在做不下去。
别看关店听起来有点“惨”,其实这也是企业常见的一种止损手段,就像人跑步跑累了得喘口气一样,企业也得在适当的时候“减负”。
从公司发布的公告来看,这次关店不是漫无目的的收缩,而是有针对性地砍掉那些长期不赚钱的门店,好把资源集中在还有潜力的地区。说起来,这种“壮士断腕”的做法,倒也不失为一种清醒的决策。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会陷入这样的窘境呢?
85度C当年能火,不是没有道理的,它进入大陆市场的时候,主打的是“贴着星巴克开店”的策略,选好地段、吸引年轻人,再用亲民的价格和不断推出的新品留住顾客,在那个烘焙连锁还不像现在这么“卷”的年代,这一招确实好用。
不过,市场从来不会停在原地等你,这几年,大陆的烘焙赛道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好利来、巴黎贝甜、面包新语这些老对手还在,又冒出了一批像虎头局、墨茉点心局这类主打“新中式”或“精品烘焙”的新品牌,有的靠颜值出圈,有的靠网红营销,一下子就把年轻人的注意力分走了大半。
85度C一直坚持的直营模式,在快速变化的市场里也开始显得有点“笨重”,直营虽然能保证品质统一,但成本和灵活性却比不上加盟模式。
当其他品牌靠加盟快速铺开规模的时候,85度C却因为投入大、回收慢,渐渐落了下风,再加上一线城市租金水涨船高,它只好转而开拓二三线市场,可那里的消费习惯和竞争环境,又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除了外部竞争,内部策略的摇摆也让它吃了点亏,之前公司曾想尝试“委托经营”模式,但推进速度很慢,效果也不明显,再加上管理层几次变动,战略方向不够连贯,这些都在无形中削弱了品牌的战斗力。
面对亏损和关店的压力,85度C并没有坐以待毙,从母公司发布的公告来看,这次调整的核心思路是“优化”,不是全面撤退,而是把力气花在刀刃上,公司计划关闭那些长期盈利不佳的门店,同时精简供应链和后勤体系,好让整体运营变得更轻、更高效。
85度C在大陆原本有“一大三小”共四个中央工厂,分别设在昆山、福建、广东和杭州,随着门店收缩,这些生产基地和配套物流也会相应调整,避免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公司也没放弃开店,南京虽然关了几家店,但同时也在寻找新址,打算用更合理的成本重新布局,这种“有收有放”的策略,看起来是要把战场从广撒网转向精耕细作。此外,85度C还在产品上动了些脑筋,比如加快新品推出速度、强化本地化口味,试图重新抓住消费者的胃。
当下,烘焙市场的规模还在稳步增长,有报告预测,2025年大陆烘焙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160亿元,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老品牌依然有机会翻盘,别忘了,85度C手里还握着不少忠实顾客和成熟供应链,这些都是它打翻身仗的底气。
市场永远在变,没有谁可以靠“吃老本”一直红下去,关店和亏损固然令人惋惜,但更重要的是企业有没有勇气面对问题、做出改变。从85度C目前的动作来看,它正在努力把资源重新聚焦,试图用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式重返赛道。
对消费者来说,我们或许会暂时失去几家熟悉的门店,但也可能在未来看到一个更懂市场、更贴近需求的85度C,期待这个陪伴许多人成长的品牌,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二春。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