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开空调心梗发作?医生:人过60吹空调需注意5点,否则就是自找麻烦原创 木子 青岛广播


赵老伯71岁,身体一向挺结实,年轻时是建筑工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不喊累。

但就是这样一位“老硬汉”,在一个炎热的午后,在自家空调房里小睡时突发心梗,家人回家发现他已无反应,最终抢救无效。

事后医生遗憾地说,这样的例子,在每年入夏到盛夏之间并不少见。

很多老人并不在意室内温度,总觉得“舒服”就行,但在医学上,夏天是心梗的高发期,而“空调吹不好”正是其中一个隐形诱因。

一、夏季是心梗多发期,和空调竟有直接关系?

热天让人难受,人自然会寻求凉爽。但人的身体,其实并不像空调那样说降温就降温。夏天出门一身汗,刚一进屋就迎来冷风扑面——这种“冷热剧变”的刺激,年轻人可能只是起个鸡皮疙瘩,

对老年人来说,血管立马收缩,心脏负担剧增。

有研究指出:当室内外温差超过7℃时,血压波动剧烈,心梗、脑梗的突发率上升近20%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规律性变化。老人血管弹性差,本身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一旦骤然冷却,身体反应不过来,心梗就悄悄埋伏下了。

此外,夏季中午与夜间温差大,本该是休息时间,但恰恰在这两个时间段,急诊心脑血管病人最多。这跟昼夜空调开法有关。

二、比熬夜更危险的,是这5种“吹空调方式”

1. 温度一调就低,一开就是一整天

太多人图凉快,把空调直接设定在22℃、23℃。但人体最佳感温区其实在26℃上下,温度调得太低,血管容易痉挛,心脏就像拉满弓的弦,绷得太久,总有崩的时候。

2. 空调风口直吹头、脖子和背部

不少老年人午睡时喜欢坐在沙发上,背靠墙壁。此时空调正好对着后脑勺或颈部,容易引起大脑供血不稳,轻则头晕,重则突然昏厥。风口朝墙或朝天,才是真正的避害。

3. 空调滤网不清,房间不通风

空气中并非只有凉气,还有霉菌、螨虫、微尘。如果不定期清洗滤网,家中看不见的污染源会持续刺激呼吸道,诱发哮喘和低氧状态,让原本血氧就不高的老人陷入缺血边缘。

4. 空调房里水喝得少

空调降温的同时,会带走大量水分。人在凉爽状态下,口渴感减弱,但身体早已缺水。血液浓度升高、流速减缓,更容易形成血栓。

一天不喝够1500~2000毫升,老人就像在“烤干水缸”。

5. 睡觉时整夜不关空调

夜间体温本就下降,如果空调整晚狂吹、温度不设限,身体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许多凌晨突发心梗的人,就是在这样的“凉环境”下默默倒下的。

三、有过心梗、血管病史的老人,夏天还得提防这些问题

【晚饭吃太饱,血液都去了肠胃,心脏缺血】

夏天胃口稍好就容易吃多,吃完还喜欢靠空调沙发上打个盹。这时候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心脏供血一旦减少,极易诱发心绞痛或胸闷。

【上厕所用力过猛,诱发血压飙升】

很多老人便秘已久,夏天水分摄入少、蔬菜吃得少,大便更干燥。在厕所里屏气用力时,胸腔压力上升,血压突然飙高,一瞬间心脏就可能被压垮。

【白天活动太多,夜晚疲劳积压】

白天外出、运动、晒太阳,消耗过多,晚上在空调房里一躺就睡,身体还没缓过劲儿来,心脏处于“超负荷”状态。最怕的就是“白天太热、晚上太冷”,冷热交替,心血管受不住。

【情绪波动,晚上惊醒出汗】

很多老人夏天睡不好,容易因为噩梦、胸闷惊醒。交感神经突然兴奋,心率飙升。有人凌晨突然惊醒,以为是小事,结果几分钟后猝死,心电图一片平静。

最后说一句

家里有老人,不是说不能用空调,而是得学着“顺着身体来”。温度控制在26℃左右,不低于此线,风别直吹、水别少喝、滤网记得清,夜里设定“自动升温”或定时关闭。

心脏这个器官,不怕热,不怕冷,就怕你一忽冷一忽热。








来源:青岛广播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蓬莱融媒体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9

标签:养生   空调   自找麻烦   青岛   大爷   木子   医生   老人   心脏   身体   夏天   滤网   血管   温度   血压   血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