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被解除限高!十年一直卖卖卖,从未退缩,应给企业自救机会

王健林的限高令在一天内被取消,这则消息不仅让关注万达的人松了口气,更给深陷困境却仍在自救的企业家们带来启示:“限高” 等信用惩戒手段是维护债权的保障,但给积极履约者留出自救空间,同样重要。此前全网热议 “首富变首负”,可短短一天后,限高便因 “执行偏差”(实际为下属项目公司欠款误关联)解除,这一转折恰好说明,对企业经营者的信用约束,需要精准区分 “恶意逃债” 与 “被动负债”,避免让积极自救者因误判受限。


王健林配得上这份 “快速纠偏”,源于他面对债务时的担当。近十年来,万达虽一直在 “卖卖卖”,从海外项目到国内资产,不断通过 “断臂求生” 化解危机,但王健林始终站在一线,既没跑路也没逃避。这种态度让万达保留了核心优质资产,也让债主们看到了偿债希望 —— 不同于部分企业主失联、转移资产,他的坚守让万达始终有 “重生” 的可能。正如台风天补班事件中,企业的善意需要员工理解,企业家的担当也该得到社会的正视:他们不是 “老赖”,而是在为企业存续、为员工生计奋力托底。


当下近千万 “老赖” 中,确实藏着不少并非恶意逃债的人。有人因创业失败背上债务,有人因行业波动陷入困境,他们本想通过继续经营偿还欠款,却因限高无法出差谈业务、无法对接资源,最终陷入 “越限越难还” 的死循环。就像万达若真因王健林限高而无法推进新项目、变卖资产,不仅债主利益受损,数千员工的生计也会受影响。信用惩戒的初衷是倒逼履约,而非彻底堵死生路,对那些愿意担责、积极自救的经营者,理应保留必要的行动空间,让他们有机会通过实干化解债务。

这起事件更像一面镜子,照见对企业家群体的理性看待。我们既不能纵容恶意逃债的 “真老赖”,也不该将所有负债经营者都归为 “失信者”。对王健林这样的企业家,多一点宽容不是 “特殊对待”,而是对 “责任担当” 的肯定 —— 他的自救不仅是为了万达,更是为了维系产业链上下游的稳定。未来,期待信用惩戒能更精准:对恶意逃债者严厉打击,对积极履约者留出通道,让 “限高” 成为约束而非枷锁,让更多像万达这样的企业,能在规范中找到重生的可能。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财经   机会   企业   王健林   恶意   资产   信用   债务   企业家   债主   欠款   员工   精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