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临期食品区火了:月薪3千的年轻人,正在这样攒钱

最近逛超市的人会发现,以前冷清的临期食品区突然排起了长队。货架上贴着“距保质期还有7天”“买一送一”的标签,年轻人们戴着耳机,熟练地翻找着酸奶、牛排和巧克力,手机计算器按得飞快。

有人带着清单来扫货:原价89元的进口坚果,临期价35元;25元一杯的希腊酸奶,买二送一;保质期剩半个月的速冻水饺,10块钱能拎走两袋。一个穿卫衣的姑娘说,她每周三来囤货,光零食钱就能省下近百元,“省下来的钱够买两张电影票了”。

临期食品火起来的背后,是年轻人的“省钱哲学”。不是买不起正价商品,而是觉得“花小钱办大事”更划算。有人算过一笔账:临期食品平均比正价便宜40%,如果每月在吃上面花800元,选临期能省下320元,一年就是3840元,够买个不错的投影仪。

但这事儿也不全是“薅羊毛”的快乐。有姑娘在社交平台吐槽:上次买的临期面包,回家发现第二天就过期,硬着头皮吃了两天,最后还是扔了。还有人买到临期冷冻肉,解冻后发现味道不对,“省钱变浪费,更心疼了”。

超市的工作人员说,现在临期食品区每天补货三次,最受欢迎的是零食、乳制品和速冻食品。“以前这些货得打折清仓,现在年轻人抢着要,上周还出现了某品牌临期薯片上架10分钟就被抢空的情况。”

其实不止超市,线上临期食品店也悄悄崛起。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临期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50%,90后和00后占比超70%。有店铺老板透露,很多顾客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会备注‘越临期越便宜越好’,还会主动问‘有没有快过期的泡面’”。

有人觉得这是“穷酸”,但年轻人不这么看。“省钱不是抠门,是把钱花在刀刃上。”一个经常买临期食品的男生说,他用省下来的钱报了健身课,“吃临期面包不丢人,花冤枉钱才傻”。

更有意思的是,年轻人还把临期食品玩出了新花样。有人用临期奶油做蛋糕,成本比买现成的低一半;有人把临期坚果打碎做能量棒,晒到网上收获一堆点赞。“临期不代表劣质,只是时间跑得快了点。”

不过专家也提醒,买临期食品要注意“度”:像乳制品、肉类等易腐食品,即使打折也要看清楚保质期,别为了省钱吃坏肚子;而饼干、罐头等耐储存的,可以适当多囤,但别因为便宜买一堆用不上的,反而浪费。

从临期食品区的热闹里,能看到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不盲目追求大牌,不被消费主义绑架,在精打细算中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就像有人说的:“我们不是买不起,是更懂怎么让每一分钱都花得值。”

毕竟,真正的生活智慧,从来不是赚多少钱,而是把钱花得明白,把日子过得踏实。

#临期

食品 #年轻人消费观 #省钱攻略 #生活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美食   月薪   年轻人   超市   食品   保质期   坚果   乳制品   便宜   发现   食品店   酸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