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国正遭受中国第2次冲击,比十几年前的第1次要猛烈得多!

纽约时报有一篇题为:我们曾预言过第一次中国冲击,下一次将会更糟的文章,在美国的经济界引发了很大的影响,直指中国正在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

美国的经济学家大卫·奥托尔和戈登·汉森2025年7月的研究表明,中国在航空智能包括电信等多个领域,长期是美国主导的创新领域已经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可是美国真正的做好准备应对这场变革了吗?


澳大利亚的战略策略研究所2024年时发布了一份报告,是显示在人工智能密码学等64项前沿的技术里面,中国在57项已经领先了美国,而美国领先的只有7项而已。

这个数字和2003年到年的状态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当时美国在60个技术领域领先,中国只领先了三个。

中国的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更加的显著,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024年的数据,中国品牌在全球的电动汽车销量中占比已经达到了68%了。

像动力电池装机量已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超过60%,这些成立不到30年的中国企业怎么就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技术的超越呢?

第一次中国的冲击是发生在1999年到2007年之间,美国近1/4的制造业岗位消失了,主要集中在纺织,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但是第二次的冲击性质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中国不再依赖这种廉价的劳动力了,而是转向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

中国商务部2024年的数据显示,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2%,这和传统制造业外资流向形成了很鲜明的一个对比。

那么美国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来遏制中国技术的进步,效果如何呢?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美国的做法是伤敌800,自损1000。

特朗普对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甚至提出了对进口芯片实施高达300%的关税。然而牛津经济研究院2024年的预测,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因下降1.4%,这也意味着每年数千亿美元的损失。

还有就是中国和全球各国的合作也在深化,2024年中国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增长了6.4%,占外贸总值的47.3%。

美国的封锁是不是也在帮助中国加速中国扩展多元化市场的一个步伐。

中国在科技创新中就可以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徽合肥的转型提供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案例,这个内陆城市通过引入风险投资扶持创新企业在5年内就跃升成为中国第二大的新能源汽车基地了。

鲶鱼效应在中国创新体系中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当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它就像一条起火竞争的鲶鱼。

我但是根据陈年或2024年的数据,中国品牌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占有率已经突破了80%了,现在谁才是真正的鲶鱼了呢?


在世界在2025年的论坛上,中国方面举办了研讨会,讨论美国单边关税措施的影响,清华大学鞠建东教授通过模型的预测,美国对等关系导致了025年全球贸易额下降了3.4%,美国自身进出口分别是下降了19%和12%了。

美国的这些操作,也就意味着美国单边主义的措施,正在把全球贸易推向了相互报复的一个恶性循环当中了。

当特斯拉在上海建厂的时候,是不是有想到数年以后会从鲶鱼变成了沙丁鱼,同样的故事正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科技等领域再重演。

美国的关税壁垒真正能挡住中国科技方面的崛起的脚步嘛?中国选择敞开大门拥抱竞争这条路是不是真正的更值得各国借鉴的呢?

那么看到这里你认为面对科技竞争,什么样的国际这模式比较可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

(本文数据来源: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2024年度技术趋势报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4年统计数据、中国商务部2024年利用外资情况报告、乘联会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财经   美国   中国   猛烈   年前   鲶鱼   新能源   关税   领域   特斯拉   技术   竞争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