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牙还牙!在美国持续的打压下,中国放下道德洁癖,开始雷霆回击

过去7年,美国对中国发起了除热战外一切手段以打压遏制中国崛起。面对美国持续打压和咄咄逼人,中国放下了道德洁癖和克制,开始以牙还牙,对美国展开了雷霆回击。

2018年,特朗普访华结束没多久,就发起了对华贸易战,科技战,以及各种打压。甚至联合盟友,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对华脱钩。美国政府尤其把目光锁定在了中国的科技产业,尤其是半导体领域。

以2022年美国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为例,立法的初衷是为了补贴美国本土半导体产业,减少对中国芯片技术的依赖。美国商务部随之推出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将大量中国科技企业列入黑名单,这些措施的直接后果是,中国在全球半导体技术的获取上受到了严重制约。到了2025年,美国的“高压政策”并没有松动,反而变本加厉,不仅将更多中国企业纳入管制范围,还强制全球企业“断供”,不许与中国企业有任何合作。

与此同时,贸易战持续加剧。特朗普时任总统时,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影响深远。最初只是对某些商品加征关税,但随着形势的推进,关税种类不断扩展,涵盖范围越来越广。从农产品到电子产品,从纺织品到汽车零部件,几乎没有中国制造的商品能够幸免。关税的上调让中国企业面临更高的出口成本,许多工厂订单锐减。

不仅如此,美国还借机在印太地区对中国进行战略围堵,尤其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了越来越强硬的立场。美国支持台湾的立场愈发明显,并且不断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合作,甚至通过立法手段“明确”对台政策,进一步激化了两岸关系的紧张局势。

美国的做法,让中国的耐性逐渐消耗殆尽。从最初的克制与忍耐,到如今的强势反制,中美博弈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过去,中国习惯性的克制,将美国及其盟友想的太好了,然而放下道德洁癖后,中方开始果断回击,以实际行动捍卫自身利益。

2024年12月,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宣布禁止向美国出口镓、锗、锑等稀有金属。这些金属在半导体制造、军民两用等领域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美国的高科技产业来说,这些金属的缺乏意味着无法维持其技术竞争力。此外,中国对石墨等重要材料的出口也进行了审查,令美国供应链出现了明显的“断裂”。

为了打击美国的能源优势,中国于2025年初加征了15%的关税,针对煤炭、液化天然气等能源产品展开了反制。同时,针对美国在农业领域的优势,中国也加征了原油、农业机械、皮卡等一系列关税。这些措施无疑直接打击了美国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在2025年中期,美国部分企业纷纷表示“难以承受”的压力。

而在稀土领域,中国的举措更是坚定有力。中国向来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而稀土在航空航天、军事装备、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政府加强了对稀土的出口管制,把钐、钆、铽、镝等多种中重稀土纳入管制清单,这直接影响了美国及其盟国的关键技术发展。稀土价格的暴涨,也让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受到重创。

在领土争端方面,南海问题始终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火药桶”。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明确——站在菲律宾等国一边,向中国施加压力。但中国始终坚守自己的立场,采取了更为果断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从仁爱礁的对峙到黄岩岛的巡航,中国海警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表现得愈发强硬。

在这些领域的回击下,中国给美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2025年5月,中美双方在日内瓦就关税问题达成协议,暂停了一部分关税,并且在伦敦的经贸会谈中,双方继续通过对话推动问题的解决。中国还加强与俄罗斯和朝鲜的合作,确保在全球供应链中不受美国单方面“打压”的影响。

中美两国的博弈,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与贸易问题,更深层次的是国际政治、军事战略和全球产业链的博弈。在美国看似“打压”的背后,是其对全球霸权的捍卫,而中国的反制则是其“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

不可否认,美国的某些做法是在试图削弱中国崛起的势头,甚至通过打压中方的技术和经济竞争力,试图维持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结果7年过去了,美国的遏制失败了,虽然刚开始的打压对中国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也促使中国在许多关键领域加速自主研发,推动了自身的技术进步。

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反制措施释放了一个信号:中国不再是过去那个随时可以“妥协”的国家。过去,中国往往表现出克制与耐心,但如今的中国更加自信,也更加坚定。中国已经意识到,要在全球舞台上立足,必须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而不是一味依赖他国的容忍。

目前来看,中美关系已进入关键时期。美国如果能够收敛态度,停止无休止的挑衅,两国关系或许能够有所缓和。反之,如果美国继续一意孤行,坚决压制中国,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在这一过程中,民众的感受也不容忽视,尤其是美国国内的经济压力和对外政策的反噬,可能会影响民众对政府的支持。

中国则将继续坚守自己的核心利益,力求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在科技、能源、贸易等多个领域,中国已经有了足够的反制能力。未来的中美博弈,可能不仅仅是在经济层面,而是在全球治理、环境保护等更广泛的领域展开。无论是气候变化、科技交流,还是国际安全,双方都有合作的空间。毕竟,全球化背景下,竞争并不意味着完全对立,合作共赢依然是可期的未来。

中美关系的未来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是否愿意放弃一贯的霸权主义立场,而中国将继续推动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中国的立场很明确——不求对抗,但绝不退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标签:科技   以牙还牙   洁癖   雷霆   中国   道德   美国   关税   反制   稀土   领域   立场   中美   经济   管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