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文|妍妍
编辑|妍妍

1950年6月10日,吴石、陈宝仓、聂曦、朱枫四人倒在了血泊中。主持这场处决的毛人凤,用最凶狠的手段给台湾当局交了一份答卷。
多年后,沈醉在回忆录中提到:毛人凤这个人做事狠绝,跟戴笠完全是两种风格!
那有人可能会问了:如果戴笠没死,“吴石案”还会是这个结局吗?
这个问题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可从两人的行事风格来看,结局可能真的不一样。

1946年3月17日,戴笠的座机在南京附近撞山失事。这个掌控了军统十几年的铁腕人物,就这么突然离开了人世。
当时机上所有人员全部遇难,消息传到重庆,蒋介石连着几天闷闷不乐。
戴笠这个人,在军统内部说一不二,对外又跟各方势力都维持着微妙的关系。他去世后,郑介民接手了局长位置,可没多久就被架空。
到了1947年,蒋介石干脆把军统改组成国防部保密局,让毛人凤当了实际负责人。

毛人凤这个人,跟戴笠完全不是一个路数。戴笠生前,毛人凤在军统里算得上心腹,可也仅仅是执行命令的角色。
戴笠去世后,毛人凤突然掌握了大权,整个人的做派就变了。他对蒋介石那是绝对的服从,可以说蒋介石让他往东他绝不往西。
这种近乎病态的忠诚,让他在处理案件时完全不考虑其他因素,只看蒋介石的脸色行事。

权力交接的那几年,正是国共内战最激烈的时候。保密局的工作重心全放在清除地下党员上,毛人凤手下制造了无数血案。
他的亲戚毛森,当年在上海搞情报工作,跟戴笠关系还不错。
可毛人凤上台后,连自己的族侄都不放过,找个借口就把毛森收拾了。
这种六亲不认的狠劲,在军统系统里传开后,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新局长不好惹。

1950年初,大陆那边的解放战争已经结束,蒋介石带着败军退守台湾,整天担心内部有人通共。
保密局在这种背景下权力大增,毛人凤抓人的速度越来越快。3月15日,陈诚刚当上行政院长,还没来得及稳定局面,就出了“吴石案”这个大事。
吴石是个什么人?保定军校毕业,跟陈诚、周至柔这些大人物都是校友。
他在国民党军队里资历老、地位高,还担任“国防部参谋次长”。这样的人物被指控是共产党间谍,在军政系统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陈宝仓、聂曦都是军官,朱枫是个女地下党员,据说是专门来台湾接头的。这几个人被抓之后,毛人凤连审问都没怎么审,直接上报蒋介石要求处决。
沈醉后来在回忆录里说,毛人凤办案有个特点,就是宁可杀错也不放过。
黄显声将军被关在重庆监狱的时候,沈醉还想替他说说情,让毛人凤手下留情。
毛人凤当时脸一黑,说这种人留着就是祸害,越早处理越好。

结果黄显声在重庆大屠杀中被杀害,连个尸体都没找到。有了这个前例,吴石案的结局基本注定了。
6月10日,四个人被押到刑场。枪声响过之后,尸体直接就地掩埋,家属连收尸的机会都没有。
这种做法把保定系的人彻底得罪了,陈诚、周至柔虽然表面上不敢说什么,可心里对毛人凤恨得要死。
后来陈诚暗中保护吴石的遗属,给他们安排了生活。

戴笠要是活着,情况肯定不一样。这个人虽然手段毒辣,可政治头脑比毛人凤强太多了。
抗战结束后,戴笠就开始琢磨转型了。他不想一辈子当特务头子,想要当海军总司令,组建自己的正规军事班底。
这个想法听起来挺大胆,可戴笠真的在实施。他四处拉拢海军人才,花大价钱从美国买装备,甚至跟宋子文、孔祥熙这些财阀都搭上了线。
戴笠跟蒋介石的关系很微妙。表面上看,他是蒋介石最忠诚的鹰犬,可私下里他经常抱怨。

文强在回忆录里写过,戴笠喝多了之后会说"伴君如伴虎"这种话。蒋介石布置的任务,戴笠不是每件都老老实实执行的。
有些他觉得会得罪人的事,他会拖着办,或者找个“替罪羊”顶上去。这种灵活性,毛人凤完全没有。
更重要的是,戴笠特别会处理人际关系。保定军校这个圈子,在国民党军队里势力很大。
陈诚、周至柔、顾祝同这些人,都是保定出身,在军队里说话管用。戴笠虽然不是保定系的,可他从来不跟这帮人硬碰硬。

抗战期间,戴笠跟陈诚合作过好几次,双方关系处得不错。周至柔当空军司令的时候,戴笠还专门给他送过情报,帮他立了几次功。
戴笠懂得一个道理:特务机构再厉害,也不能把军队里的实权派全得罪了。他在处理案件时会权衡各方利益,该抓的人抓,该放的人也会想办法放一马。
1940年代初期,军统抓过几个高级军官,后来发现证据不足,戴笠就悄悄把人放了,还给对方赔礼道歉。
这种事毛人凤绝对干不出来,他只会把案子办成铁案,管你什么背景。

假设戴笠1950年还活着,保密局局长还是他,吴石案会怎么发展?
先看案子本身。吴石被指控向大陆传递情报,这在当时是死罪,没什么好说的。可戴笠要是经手这个案子,他第一时间会考虑什么?肯定不是马上处决这么简单。
吴石背后站着保定系的人脉,陈诚刚当上行政院长,正是权力最大的时候。周至柔掌管空军,手里有几万人的武装力量。
戴笠要是把吴石直接杀了,等于把这帮人全得罪了。以戴笠的性格,他会先试探一下陈诚的态度。可能会私下里找陈诚谈谈,看看这个案子有没有回旋的余地。

如果陈诚强硬表态要保吴石,戴笠很可能会在审讯过程中做文章。比如说证据不够充分,或者说吴石只是被人利用,罪不至死。
这样既给陈诚面子,也不至于违背蒋介石的意思。戴笠最擅长的就是在两边做平衡,让双方都觉得自己办事妥当。
就算吴石的罪行确凿,必须处理,戴笠也不会像毛人凤那样赶尽杀绝。他可能会只杀吴石一个人,其他几个从犯找个理由关起来。
朱枫也许会被驱逐出境,不会枪毙。这样的处理方式既完成了蒋介石的任务,又不会把保定系的人逼得太狠。

沈醉回忆录里还提到一个细节。戴笠做事喜欢留后手,他不会把所有证据都公开。
吴石案里那些涉密文件,戴笠可能会压下一部分,不让外界知道事情有多严重。这样一来,案子的影响就能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不会搞得满城风雨。
毛人凤处理的时候,恨不得把所有材料都公布出来,显得自己破案有功,这种做法太不讲究了。
戴笠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跟各方势力的关系网比毛人凤广得多。美国人、财阀、地方军阀,戴笠跟这些人都有联系。

处理吴石案的时候,他可以通过这些渠道给陈诚传话,私下里达成某种默契。
比如说,吴石必须死,可他的家人可以得到照顾。这种交易在戴笠手里是常规操作,他甚至可能从中得到陈诚的感激,为以后的合作打下基础。
1956年毛人凤去世的时候,追赠他“陆军上将”的提议被否决了。原因很简单,他得罪的人太多了,没人愿意给他说话。
戴笠如果处理了吴石案,以他的手腕和人脉,绝不会落到这种下场。
他会把案子办得漂亮,既让蒋介石满意,又不至于树敌太多。这就是戴笠跟毛人凤最大的区别。

历史没有如果,戴笠1946年就去世了,“吴石案”只能由毛人凤来办。
毛人凤那种斩草除根的做法,虽然符合蒋介石的心意,可也把保密局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
戴笠要是还活着,他的政治嗅觉和权谋手段,肯定会让这个案子有不一样的结局。
从沈醉的回忆录来看,戴笠是个既狠又精的人,他不会像毛人凤那样只知道杀人!
信息来源
1. 沈醉:《军统内幕》,中国文史出版社,1984年
2. 文强:《戴笠其人》,《文史资料选辑》第54辑,1977年
3. 程一鸣:《保密局秘闻》,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8年
4. 《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史料汇编》,中国档案出版社,1992年
5. 郭汝瑰:《国民党军事史略》,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