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的老鸨有多狠?窑子里的姑娘,被老鸨变着花样的折磨

老鸨不是骂人的话,是旧社会合法的职业。她们不靠色相,不玩风情,靠的是算账、打人、驯人、压人。

妓女进了窑子,从那天起,命就不是自己的了。吃什么、睡几小时、接几个客,全是人家一句话。你以为她们卖笑?错,她们卖命。

她们不卖笑,卖命

旧社会的妓院不是风花雪月的地方,是人间炼狱。老鸨,就是这炼狱里的“阎王爷”。

在北京前门南边,珠市口一带,那些所谓的“八大胡同”,白天看起来门脸规矩,夜里却灯火通明。很多姑娘,就是在那里从“人”变成了“工具”。她们不讲情,不谈爱,只讲流量和上客量。老鸨最怕她们停下来喘口气,因为一停下就赔钱。

“每天接客二十多个,还要被毒打。”你要是支撑不住晕过去了?烧一张黄纸,往鼻子上一熏,接着打。如果姑娘怀孕了,老鸨不会让她歇着,直接喂药打胎。药不管用?一棒子抡肚子上,孩子没了,第二天照样接客。

如果染上性病,什么治疗、什么隔离,都是奢侈的幻想。老鸨的办法只有一个字:烫。拿烙铁,烫掉溃烂的地方,等伤口结痂,就继续卖。姑娘痛得打滚?没事,地上滚一会儿也算“磨合”。

更狠的还在后头。如果姑娘病重不能动了,快死了,老鸨不会送医院,也不等断气。只要确认这人以后不能接客,就直接叫人挖个坑,把人活埋。连寿衣都省了,裹块破布就算了结。

你说这事报警?那时候衙门口也站着人,但那些人是干嘛的?话说得直白:“没有一个不向着窑子的。

妓院还分等级:一等清吟小班、二等茶室、三等下处、四等窑子。越往下越没人性。铺客一来,姑娘们根本没有商量余地,脱衣服,上炕,完事,下一位。

价格?一次十二块钱。听起来不少,分下来就让人麻了:娘姨一块、伙计一块、老板五块、领班五块,姑娘只能从老板那“领”五毛,有时候连这五毛也没有,只能“管吃管住”。她们就像每天被收割的韭菜,剪完一茬,还有一茬。

外人以为她们风光。看她们脸上化着脂粉、手腕戴着镯子,其实那不是首饰,是锁链。有人推算过,要想交完妓院的“份子钱”和“查验费”,姑娘每月至少要卖身三十五次。

她们不是靠身体挣钱,而是靠命在抵押。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到四十岁。而且很多不到三十就从上等妓女沦为下等妓女。因为什么?老了。老了接不动铺客,老鸨就会换血——换得干净利落,没一句废话。

1949年之前,这一切在北平不是秘密,是现实。妓女不是过日子,是在死撑着熬命。谁也救不了她们,没人敢动老鸨的奶酪。

共产党进城那年,老百姓最先盼的不是粮食,不是土地,是“扫黄”。1949年底,北京就开展了对妓院的清查封闭。那年冬天,北京妓院全部歇业,妓女全部登记入册,等待统一安置与改造。

她们终于可以不用再卖命。

杨二妈:不是亲妈,是人魔

她是民国时期亳州暗窑里最臭名昭著的老鸨,人称“杨二妈”。说起她,很多人都说:她不是人,是活阎王。

她有一套自己的“生意经”。首先买雏妓,越小越好。最好是七八岁,刚懂事但没力量反抗。价钱便宜,控制成本;孩子单纯,容易驯服。

她的“训练方法”,在今天看就是刑讯逼供。冬天不给棉衣穿,半夜拖出屋子,冷水一桶一桶浇。孩子冷得打颤,她说这是“给骨头祛寒”。

不听话怎么办?用铁签扎。不扎致命处,专挑肉厚的地方,血流不止也不能叫。叫出来,她就上铁锨——专门用来拍后脑勺,一下能打得人当场失去知觉。

她还有个规矩,两个星期之内要“开张”,不然就“丢货”。

什么意思?如果小姑娘两周内还没“上客”,就被视为废物。要么被赶出门扔到荒郊野外自生自灭,要么就被卖去乡下换点干粮。

有个姓李的女孩,十一岁被拐卖,被杨二妈“收”去后,因为反抗,被连续饿了三天三夜。第四天被迫认命接客,过程中流血不止,被送回房间后就再没醒来。

第二天清晨,杨二妈命人用麻袋裹住尸体,拉到村外的沟渠边一扔了事。无墓碑,无尸检,无人问津。在杨二妈眼中,妓女不是人,是“工具人”。能用就用,用不了就扔。这种思维,在她那里不是秘密,而是“规矩”。

而亳州这样的地方,不止一个杨二妈。她只是暴露最早、作恶最多的那个。有记者当年暗访过当地“暗窑”,结论是:“人贩子、拐子、老鸨形成稳定链条,姑娘就是商品,姑娘的命不值一张车票。

她们有的被卖了几次,有的甚至在自己嫁人前仍在“按日算账”,老鸨永远都有办法让你“欠钱”。你说她怕警察?不怕。资料里说得明白:“暗窑长期与地方势力勾结,地方警署常年分红。

她怕共产党。1949年共产党解放亳州以后,杨二妈跑路不成,被村民当场抓住。群众直接写了联名信,请求将其枪毙示众。

政府依法处理,将其拘押,调查取证。1950年,亳州地方法院依法判处其死刑,并在县城西街示众执行。

五毛钱的命,谁不想跑?

妓女在旧社会不是自由人,是债奴。很多姑娘不是不想跑,而是根本跑不掉。

从她们进妓院第一天起,就背上了“买身钱”,还有“化妆费”“衣服费”“生病费”“礼物费”“中介费”“房租费”。老鸨还会把“送饭费”记上,一碗粥五毛,一盘咸菜三毛。她们每天赚的五毛钱,连喝碗汤都不够。

而“靠人”制度彻底斩断她们逃跑的可能。所谓“靠人”,就是妓女必须在“外条子”(看管人)陪同下出门。她们不能独自上街,不能回信家人,不能对外说出一句真话。

老鸨还传授“九绝”。什么意思?掐、打、媚、捶、咬、笑、死、从良、跑——这九种行为都被当成姑娘可能出现的问题,老鸨早就准备了对应的管制手段。

比如你想“装死”,老鸨就用尖竹签扎你脚底,试试真死假死。你想跑?那就锁你脚腕,每晚强行服药睡觉。你要是敢咬客人?从此每晚喂你黄连水,看看你还敢不敢。

除了这些,妓院还玩迷信:什么“踩屋子”“燎屋子”“大门朝东招财,小窗朝南辟邪”,姑娘每天早上必须绕厅三圈“吸客气”,谁没绕完就打手心三十下。

更恶心的,是所谓的“遛弯式广告”。妓女必须每天傍晚换一身花哨衣服,在街上“遛弯”。实际上是给妓院拉客。走路不能快,不能直视路人,眼神必须含情带媚。要是客人不买账?回去就罚跪饭桌脚边。

有些姑娘被逼得精神崩溃。有的跑到警署,被赶回去。有的跳井、上吊、喝农药。老鸨的回应永远一样:“这货不中用了,换一个。

所以,很多人问,旧社会妓女为什么不逃?她们不是不想逃,而是逃不掉。她们每天都在牢笼里,牢笼不是铁栏杆,而是规矩、账本、拳头和恐惧。

直到共产党接管城市以后,才第一次有政府出面,一批批把姑娘从妓院里“接出来”,不是接去另一个人家,而是建立了专门的女子教养院,实施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心理疏导从此,她们才开始第一次,有了不靠男人也能活下去的“选择”。

参考资料;

读《上海娼妓改造史话》——把鬼变成人.豆瓣读书.2020-08-06

旧社会的暗窑老鸨有多可恨?一张旧报,揭露出触目惊心的真相.搜狐.2025-04-06

娼妓学术史回顾.豆瓣读书.2019-03-01

探秘旧社会妓院规矩、暗语、迷信.知乎.

一部民国妓女血泪史:惨无人道,惨绝人寰!.豆瓣电影.2017-04-19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历史   老鸨   窑子   旧社会   花样   姑娘   妓院   妓女   亳州   规矩   地方   共产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