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点历史赵富贵
编辑|懂点历史赵富贵
在加拿大东部,有个曾经名震世界的纽芬兰渔场,500多年前路过这里,哪怕丢一个空篮子下去再捞起来,上面都装满了活蹦乱跳的鳕鱼。
当时留下的船员记录甚至说踩着鱼背都能走上岸,可为什么现在这里几乎变成了一片死海?哪怕禁渔数十年,依旧无鱼可捕,曾经的辉煌为什么消失得一干二净?
«——【·被人类吃空的世界第一渔港·】——»
在加拿大纽芬兰岛的海边,流传着一个魔幻又扎心的老故事:15世纪末,英国航海家约翰·卡博特的船队路过这片海域时,船突然“卡住不动”了。
他把头探下去一看,发现这里的鱼群多到直接拖住了船底!当时船上所有人都来看这个奇观,有人随手扔了个木桶捞上来的鳕鱼甚至能堆成小山!
这里的鱼比水还多,最后竟然变成这个样子!当时欧洲天主教规定了一年有一半儿的时间不能吃红肉,但人不吃肉哪里来力气呢?
所以当地的老百姓在饿的前胸贴后背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这里的鳕鱼又肥又好抓,于是大家都来这里抓鱼。
老百姓把鱼抓上来之后晒成鱼干,长期保存,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这一下子倒好,这片海直接成了他们的厨房。
英国,法国还有葡萄牙的渔船都跟着过来大肆捕捞,不知道养活了多少人,甚至可以说,英国靠这里的鳕鱼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海员!
那时候的渔民压根儿没想过这里的鱼有一天会吃完,他们当时抓鱼甚至都不用鱼钩,拿了根儿木棍儿,绑了块破布,往水里一搅和就能捞上来一堆鱼。
后来,世界各地收购鳕鱼的价格越来越贵,来这里打捞的渔船就变成了蒸汽轮船,还有拖网渔船,这时候好像有什么东西不知不觉变了。
«——【·拖网铁齿啃光海底·】——»
如果说传统渔船来这里打鱼只是拿勺子舀汤喝,那现代渔业那就相当于用高压水枪抽水。
尤其是二战结束后,纽芬兰渔场上出现了一堆带着声呐定位,雷达扫描甚至千米拖网的机械化渔船,这些渔船打鱼的架势,就是杀鸡取卵,别说是海里的鳕鱼,就连虾米都不放过。
最狠的还是速冻技术,渔船上还自带了加工厂,把雪鱼刚捞上来就送进了零下30℃的冷库,冻好了就马不停蹄的往欧美超市送。
加拿大政府更是在这种情况下又助推了一把,他们为了和北欧以及日本抢市场,在20世纪70年代直接把200海里内划为了专属经济区,不让外国渔船不捞,但是本国渔船却是疯了一样去捞。
那个时候疯狂到他们不仅政府亲自补贴造船,还派海军护航,甚至拿出卫星给渔民指路,找鱼在哪里。
在大家都没有注意的时候,海里的鱼数量越来越少,鳕鱼的个头也越来越小。最讽刺的是当时不少渔业专家拍着胸脯保证,只要每年捕捞量控制在30万吨,这个渔场就能像永动机一样一直用!
可这些人根本没有想到资本的胃口,绝对不会因为公式上的几个数字就停下来,他们不断的改装渔船,增加捕捞数量。
到了1968年,纽芬兰渔场的鳕鱼捕捞量甚至达到了80万吨,早就超过了专家给定的安全线。
«——【·禁渔三十年喂不活一条鳕鱼·】——»
1992年加拿大政府总算是意识到了纽芬兰渔场里再也捞不出来鳕鱼了,这时候才明令禁止大家去捞鱼。
这消息传出来之后,当地渔民几乎带着渔具坐在码头上抱头痛哭,因为他们祖祖辈辈就是靠捞鱼发家的,现在政府说不让捞了,那他们以后怎么过活?
加拿大政府也没把话说绝,而是信誓旦旦的做了保证,只要能够给大海10年时间,绝对能再还你一个渔场!到时候大家还能继续发财。
结果没想到别说10年,现在30年过去了,拖网捞上来的只有零星几条的小鳕鱼。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为什么越禁越惨?
因为鳕鱼是群居动物,非常喜欢扎堆产卵,但之前的过度捕捞直接把他们的家族给杀得七零八落,成年鳕鱼被捞光,幼鱼还没有长大就成了那些漏网之鱼的口粮。
现在仅剩的鳕鱼根本找不到产卵的产房,只能够去更远的海域流浪,最致命的是生态链被毁了!
之前靠着吃鳕鱼为食的海豹,海鸟饿死了一大半,就连海水都变得黏糊糊的。
除此之外,加拿大政府下的禁渔令还直接捅了经济的马蜂窝,当时他们靠渔业活得有多风生水起,现在就有多糟糕。
当地的老百姓看没什么发展的机会了,就纷纷拖家带口的往多伦多跑,只留下不少不愿意离开家里的老人,对着空荡荡的海面发呆。
加拿大政府砸了巨款想交渔民开卡车、当护工,但是他们一辈子和大海打交道,怎么能说转行就转行?
更魔幻的是2023年,加拿大政府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虽然打算部分解除禁渔令,给出来的理由是纽芬兰渔场里面的鳕鱼数量略微有些回升。
但事实证明,鳕鱼的数量的确是变多了,但是不管个头还是肉质,包括身体素质都没有当年那一批好了,这些所谓的回升的鳕鱼甚至都没有办法繁衍。
纽芬兰渔场的这场悲剧其实本质上是人类用工业思维对待自然的“报应”,其实很多人都觉得生态是随时随地都能重启的,自然资源是永远使用不尽的。
但实际上可并不是这样,就拿鳕鱼来说,他们发现这里不适合他们生长了,那就会去其他的地方活着。
而且一个海域里的生态链可是一环都不能断,断了的话,整个海域就毁了,到时候人类不管砸多少钱都没有办法补回来。
毕竟现在纽芬兰渔场就是最醒目的提示牌,我们这时候也应该好好的把目光放在保护生态上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那么下一个“纽芬兰渔场”会是哪里呢?
参考资料:
纽芬兰一个超级渔场的覆灭与新生.百科知识.2020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