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到北,我国1.8万公里长的海岸上分布着17座核电站。在建核电机组26台,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继续保持全球第一。根据规划,要实现碳中和峰值,我国核电装机容量需要在2030年达到 1.5 亿千瓦。
从核电站分布看,国内的核电基地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这是出于地质结构稳定性、空气疏散条件、非生活用水水源、电力需求量等多种因素考量。我国国土最北端正建造的徐大堡核电站,是近年来少有的大型核电工程。总投资高达1400亿人民币,全部建成后,每年发电量超540亿度,有望跻身世界超大型核电站之列。
规划达30年之久
徐大堡核电站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徐大堡村南侧海岸,是东北地区继红沿河核电站之后的第二个核电项目,也是我国最北端的核电站。这一区域内地质地震、水文气象等条件非常稳定,是难得的核电项目建设场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徐大堡就被选为建造核电站的厂址,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项目搁置。直到2006年7月,辽宁与中国核工业集团达成协议,双方同意恢复开展徐大堡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同年10月,中核集团公司在葫芦岛成立辽宁徐大堡核电有限公司筹建处,全面启动项目前期工作。
2009年3月,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在葫芦岛市挂牌成立,徐大堡核电项目至此进入更迅速的前期准备阶段。初期计划采用美国西屋公司AP1000技术,但因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及三门核电站AP1000机组建设延期影响,项目一度停滞数年。
后经技术调整,1、2号机组改用国产化CAP1000技术,3、4号机组则采用俄罗斯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单机功率127万千瓦,兼顾技术自主性与安全性。
2021年5月19日,徐大堡核电站正式动工建设,规划了6台机组,分期进行建设,总装机容量超过760万千瓦,投资额高达1400亿人民币,在国家核电发展战略规划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先启动建设的是中俄合作的3、4号机组。
在过去四年,徐大堡核电进度神速,核电厂区里道路笔直,现场环境干净整齐有序,一座座壮观的建筑物映入眼帘。2023年7月25日,3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2024年6月19日,4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2023年11月,1号机组开工,次年7月,2号机组开工。5号、6号机组正在开展项目建议书的修编工作。
根据建造周期,徐大堡核电1至4号机组将于2027年开始陆续投产发电。前4台机组一年可发电360亿吨,6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提供540亿千瓦时以上的清洁电力,节约燃煤200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700万吨,相当于540万亩森林1年的吸收量。
从投资成本的角度来计算,4台机组投产后,每年的产值在130亿元,贡献税费超20亿。另外,核电建设期间,每两台机组平均每年税费缴纳1.5亿、用工在5000人以上。在辽宁当地能带动近百亿元的采购需求,对地区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拉动作用,也不言而喻。
按照核电每度电2毛钱的毛利润计算,6台机组全部投产之后,预计10-12年的时间就能收回投资成本,其余时间都是躺赚!
更新时间:2025-05-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