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发展日
今天(5月21日)是世界文化发展日,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全球性文化节日,旨在弘扬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崇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岛上绿树成荫,河汊纵横,美景如画,成为备受关注的旅游胜地。因生态而生,因生态而兴,今天的崇明,正以独特的方式践行着文化多样性理念——既传统又现代,有传承也有创新,包容万千的人文内涵正在这片土地上交融发展。
交融发展,体现在文体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中。继刚落幕的2025第三届环崇明岛自行车骑游大会之后,备受瞩目的IRONMAN70.3世界铁人三项赛即将在光明田原举办,串联着生态地标的比赛场地,广邀天下跑友、旅友前来。借比赛之机,崇明将特色美食、非遗展演等嵌入旅游场景,让蕴含生态之美的独特人文内涵通过体育活动传播出去。
近年来,崇明持续引入高端体育赛事资源,已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个个“金字招牌”。与此同时,户外运动的兴起,换来了五湖四海旅友的参与热潮。文体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得益于崇明深耕生态发展之路,在持续培育生态优势、厚植生态底蕴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体育旅游场景供给,持续创造新场景、新玩法,切实找到了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
资料图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崇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滋养了本岛百姓的日常生活,又为外地游客提供了旅游康养的好去处,在推动体育旅游业态多样化融合的同时,也让这里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舞台。
光明田原景区
交融发展,在“走出去”“引进来”中不断激发文化活力。土布产品凭借创新设计频频“出海”、老白酒换“新装”吸引更多年轻人品鉴、生态农产品走向全球市场……近年来,崇明积极探索让文化“走出去”的路径,从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到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再到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通过多种多样的平台让崇明文化和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同时,着眼于“引进来”,通过招引优质企业和人才,助推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携带传统基因的崇明本土文化,在时代的洗礼中成长出适应当下的发展路径。当前,崇明正以“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构建“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良性循环。既通过非遗文创、生态农产品等打开外部市场,又借力外部资源提升本土产业能级,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注入可持续动力。
交融发展,需依托生态文明理念重构文化内涵。交融发展,并非简单的同化或统一,而是通过本土化实现文化共生。它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关键,而这也将是崇明应该遵循的生态发展路径,以敬畏自然为底色、以开放包容为特质的新文化形态,奏响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乐章。当我们将“生态行为方式”视为连接文化与文明的纽带时,就能理解如何才能通过重构“生态-生活-生态”的关系,实现从环境治理到生态文明的跃迁。这种转变本质上是通过文化认知革命,将“天人合一”的传统智慧转化为现代发展范式。
世界文化发展日的意义在于,它提醒我们要重视和保护各种形式的文化遗产。每个人既是文化传承者,也是全球对话的桥梁——这正是世界文化发展日赋予我们的时代使命。
更新时间:2025-05-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