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3大工程:长城仅排第3,第2是个谜,第1对后人影响最大

前言

1987年12月,我国的万里长城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长城乃世界遗产,其历史与文化价值不可胜数,它目睹诸多王朝的兴衰更迭,是当代探究古代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关键实物资料。

联合国为“中国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颁发的证书

长城的规模之浩大令人感到瞠目结舌,但放眼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宏伟如长城也只能位列第三。

第二浩大工程至今仍旧很多未解之谜,而排名第一的工程,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则举世震惊!

1

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且被广泛视作“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其珍贵性自是不言而喻。

长城的历史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单是这一点,便足以使其在众多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脱颖而出。

当年,周王朝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在边境修筑防御工事,长城雏形便应运而生。

战国长城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混战不休。诸多诸侯国为保卫自身领土,纷纷踊跃投身修筑长城的浪潮。

时至今日,长城早已逾越防御工事的范畴,摇身成为国家力量的象征。

秦王嬴政扫六合后完成统一,对于长城,嬴政是有执念的。

秦长城

在他的号令之下,长城持续扩建,从而为日后万里长城这一浩大工程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历朝历代王朝兴衰更迭,但长城却能经受战乱以及岁月的冲刷而屹立不倒,其中免不了历朝历代的修缮工作。

首先便是汉明两朝,其修建以及扩建工程最为宏大,不仅让长城得到了全方位的加固,并且还成为世界上最为宏伟的建筑之一。

称其为“万里”不过是图简便。我国历代长城总长度达21196.18千米,此数字惊人,已远超“万里”范畴。

长城几乎横亘于整个北方,东起始于辽宁虎山,西迄于嘉峪关,绵延于15个省份,其踪迹遍布400多个县市区。

毫不夸张地讲,并非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是长城的存在,令《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熠熠生辉,使其更具权威性,长城的价值不言而喻。

2

排名第二的宏伟工程,当属秦始皇陵,为何说起神秘,因为直至今日,围绕秦始皇陵的未解之谜仍旧数不胜数。

总面积达到了四万多平方米的秦始皇陵,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光是占地面积就已经与5个国际标准足球场旗鼓相当。

再观其历史,不管是《史记》,还是《汉书》,皆对秦始皇陵有着详尽的记述,且二者不约而同地提及一个话题——“地宫埋水银之谜”。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学专家对秦始皇陵展开多轮测试,结果从秦始皇陵封土中提取出的土样,都存在“汞异常”,这就表明史书中的相关说法还是非常可靠的!

但为何要向地宫内注入大量的水银呢?

千百年来众说纷纭,但得到广泛人的可得则是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

虽然普遍流传,可直至今日各种猜测仍旧层出不穷,难以盖棺定论!

现代学者也得到了启发,或许水印除了与“上具天文”遥相呼应外,还有防偷盗的作用。

水银的毒性自然不言而喻,而古代陵墓中又存放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在盗墓贼猖獗之际,“祖坟被盗”总会成为人们的担忧。

秦始皇当然想过这个问题,但话说回来,地宫中的珍宝到底有多少?

学者刘向曾经道出意味深长之感慨:“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

《史记》中虽然记载秦始皇陵中有“金雁”、“珠玉”、“翡翠”等,但保守估计,这也仅仅是冰山一角,这种说法可不是夸大其词。

秦始皇陵出土文物

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于地宫西侧发掘出一组重要文物——大型彩绘铜车马,彼时此事轰动一时。

人们很难想象,古代人能靠着简单的工具制作出如此精美之物,不仅制作者的技术要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对于制造环境以及保存手段的要求同样十分苛刻。

文物能保存的如此完好,那么秦始皇的遗体能不能在日后问世呢?

这话看似有些不切实际,然而古代保存遗体的技术并非如我们所想的那般粗陋!

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一具古代“女尸”,其保存至完好简直颠覆了世界学者的认知。

经过考察,这具女尸距离秦朝不过百年时间,既然这具女尸能得保存的如此完好,那么受到极大重视的秦始皇陵,能否把应征的尸体也保存的如此完好?

人们内心充满期待,但学者却认为希望十分渺茫,这究竟是为何?

秦始皇当初死于出巡,距离秦始皇陵所在地有相当长一段距离,光是运输过程就足足持续了五十多天。

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当时正值炎热酷暑,遗体仅仅过了几天就开始发臭了!

面对这种糟糕的条件,即便使用现代技术都难以将尸体完好无损的保存,更不必说秦始皇那个年代了。

话虽这么说,但还是有人抱有一丝希望,毕竟秦始皇的遗体还未问世,一切皆有可能。

3

位于历史工程首位的,我们可能不太熟悉——秦直道。

不太了解的朋友们可能并不太清楚秦直道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仔细讲讲秦直道的前世今生,看完你就能明白它为什么能震烁古今。

秦王修建长城的故事可谓人尽皆知,但为了让长城的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秦始皇又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修建一条能快速通往长城前线的“高速公路”。

这不仅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浩大的工程,也是秦始皇一生当中最后的得意作品。

《史记·蒙恬列传》中有描述:“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

即便蒙恬率领三十万军民修建两年多,仍旧未能完成这一浩大工程,至于蒙恬被赐死时仍未完工,其规模之宏大可见一斑。

说起秦朝,秦直道的辉煌仍旧让人感慨万分。

南起陕西省云阳县甘泉宫,止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的麻池古城,全长700多公里,途经14个县。

这种工程量放到今天都能引起巨大轰动,更不必说两千多年前了!

为啥能位居三大工程之首?就在于秦直道的出现,超出人们想象,颠覆人们认知。

光是选线事宜就让人对古人刮目相看,先简单说一说秦直道中鄂尔多斯段,其东侧是高丘陵地貌,西侧是地基松软泊江海子盆地。

鄂尔多斯秦直道遗址由南向北主要分布于乌审旗、伊金霍洛旗、康巴什区、东胜区、达拉特旗,全长约74.5千米

如此复杂的地形环境中,秦直道竟能成功地避开不良地质地形区域。

那个时候没有卫星地图,没有各种探测仪,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掌握地理和测绘知识而精心选址选线的?

设计巧妙尚属还能归根于古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智慧,但难度极高的工程建设,就难以得到合理解释。

秦直道的很多路段,填方路基底部最宽达60米。那时候可没现在这样先进的设备,难道就靠着双手一铲一铲打造出来的?

但这段工程的修建,也仅仅耗时两年啊!

古代技术放在现代仍旧有重大借鉴意义,后世相当一部分道路的建设,都受到了秦直道的影响,这种影响,延续至今仍旧熠熠生辉。

结语

毫无疑问,不论是长城、秦始皇林还是秦直道,他们都是古代王朝辉煌之路的展现,更是古人智慧集大成的体现。

我们作为后人,每每了解到这些故事,无不为之心潮澎湃!

有不同观点的可以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认可小编的希望您留个免费的点赞。点击头像,主页有更多相关的优质内容。


参考资料:

[1]王子今.论秦始皇陵“水银为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89-96.

[1]史念海.关于中国长城的几个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3(04)
:5-14.DOI:10.15983/j.cnki.sxss.2024.0701.

[1]徐卫民,段春娥,李昕蒙.碰撞、交融——秦直道文化遗产性质的认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2(03)
:23-32.DOI:10.16152/j.cnki.xdxbsk.2022-03-003.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历史   长城   后人   工程   直道   水银   浩大   王朝   古代   史记   宏伟   遗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