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楼烦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的名称,也是这个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的名称。楼烦国从公元前21世纪有记载的历史起,到前277年赵武灵王破楼烦止,大约存在了1800年。其年代之久远,地域之辽阔,在我国早期北方部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楼烦虽国被赵所灭,但作为一个民族在以后一段历史中,其族人以“善骑射,剽悍勇猛”的“楼烦将”著称,到西汉初年才彻底在中国历史上消亡。
楼烦,最早见于《竹书纪年》“二十年,周军为楼烦王所破”。《逸周书》记载:“商汤命伊令:正北空同、大夏、莎车、姑他、旦略、貌胡、戎狄、匈奴、楼烦、月氏、东胡请令以……白玉、野马……良驹为献”。同时记载“楼烦以星柂”说明楼烦族已臣服商朝并贡献方物。而在《晋乘蒐略》中有大量楼烦的记载:卷二“周成王时,楼烦子入朝与京师,楼烦子不可考,其受之始、或曰夏,侯国于今宁武。商以来,世为荒服,至周初入朝”。卷三十二载“周王绘图有楼烦国,战国时属赵。”史料表明,早在夏时在今宁夏、陕西、内蒙、山西地区,活跃着一个古老的游牧部落楼烦,商代楼烦国存在于殷商王朝最边远的地方。在周代楼烦王曾入朝,拜见过周成王,从此楼烦作为周王朝的一个边缘王国出现在中国版图的西北边上。康熙三十九年《静乐县志·山川志》载:“楼烦夏时国于宁武,商以来世为荒服。周成王时其君入朝于京师”《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着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进一步说明楼烦的活动范围很大。春秋时,楼烦独存国号,不与林胡为类,因国势逐渐强盛。以其兵将强悍,善于骑射,领地不断扩展。“灭鬼方、逼代郡,近匈奴”为此,楼烦成为与秦、晋、燕等中原诸侯国相对抗的势力。晋景公时,楼烦王凭借丰盛的山林牧草水源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据守一方。此时楼烦人因“彪悍勇武”“善骑射”而名扬天下。
2
到战国时楼烦的活动范围更大,《史记·赵世家》载:“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这时是楼烦最强盛的时期。从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亦能看到,春秋时期楼烦基本上是在陉岭以北活动的,其南端到宁武一带。战国时楼烦已超越陉岭,大大向南发展,其活动范围大致从内蒙呼和浩特和清水河一带,东南到达今太原市北部一带。其活动的中心区域应是管涔山地区。清雍正《山西通志》载:“宁武古楼烦国”。《匈奴传》载:“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赵国灭了楼烦国,拥有了楼烦地区,收编了楼烦军,但以后的日子里,楼烦王继续率领余众与赵抗争活动在陕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至秦末被匈奴彻底征服,移驻河南地(黄河河套以南的地区)臣服匈奴。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又被汉将卫青所破。此后,大多数楼烦人融入汉族,其余融入北方少数民族之中,所以在西汉初年,战争中常有楼烦将的出现。至此作为盛极一时的一个部落、一个王国在中国历史上就不存在了,消失在茫茫中原和历史长河中,只剩下一个似是而非的名字,作为这个悍勇民族曾经存在的最后标志,只留下一个唤起人们记忆的名字符号了。
从西汉楼烦国灭族和汉人融合后,一直到现在。“楼烦”二字在晋西北广阔的大地上以古郡,古州,古县、古镇名,甚至关口名,寺院名,一直延续至今。也许是作纪念,或许这里的人民血液本身就奔腾着这个古老民族血液的原因。
3
《匈奴列传》 “楼烦之戎,索隐地理志,楼烦,县名”。《山西通史》和《汉书·地理志》载:秦代山西设有5郡,其中雁门郡辖四县:善五、马邑、平域、楼烦,说明秦置楼烦县,据考证在宁武北。《晋乘蒐略》卷之七“汉仪注:太仆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布西北边,以郎为苑监官,岚州,楼烦皆有牧苑,静乐县楼烦镇……各置监,俱在汉汾阳境内。”说明此时楼烦作为行政建制属古静乐。
秦置楼烦县,历经西汉、东汉、三国,直至西晋末年十六国时代的永嘉四年(310),并州刺史刘琨割句注以北之地予拓跋猗户,楼烦、马邑、阳馆、繁峙、崞五县迁往陉岭以南,据考证楼烦县置于今原平市崞阳镇东6公里处。北齐时县废。《晋志》:“隋于静乐界置楼烦郡,因汉楼烦县为名”。《元和郡县志》:“岚州静乐和合河皆汉汾阳县地。东汉时,太原郡无汾阳县,并省入楼烦,班氏避地楼烦。”三班故里属娄烦,以班固、班超为代表的班家,秦汉时世居楼烦两百年,因牧畜成当时西北首富;开创汉传佛教净土宗一代大师西晋慧远大师就是雁门郡楼烦人。这里还需要说明一点,雁门楼烦一段时间专指楼烦关(现宁武分水岭南北地段),非指代县雁门关,慧远是佛教“净土宗”的创始人,祖籍宁化一带,大寺山(中庄乡)清居禅寺碑记记载“佛(慧远)出世处管州北”。
4
《隋书·地理志》隋大业四年(608年)置娄烦郡,统县四:静乐,临泉,秀容,岚城。《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载:楼烦郡治今静乐县,领静乐临渊,改临泉、秀容、岚城四县。唐天宝元年(742)改岚州置楼烦郡,治宣芳县(岚城镇)辖,今岚县,兴县,静乐,保德,宁武,娄烦等地。北宋欧阳修《舆地广记》“隋大业四年,于静乐县界置楼烦郡,因汉楼烦县为名。天宝元年改为楼烦郡。唐初置楼烦监,设监牧使,岚州刺史领之。经考证今朔州市平鲁区南梁墓群,考古证实为楼烦墓群。今朔州区梵玉寺村为秦所置的楼烦县,楼烦寺在今原平。今宁武的阳方口为隋代所置的楼烦关,今静乐县城为隋大业四年(608)所置的楼烦郡所在地,今岚县北25里的岚城镇为唐天宝元年(742)所置之楼烦郡址。今娄烦县为唐初所置的楼烦监。龙纪元年(889)李克用表置为宪州)(今静乐)楼烦为宪州治,北宋咸平五年(1002)改属岚州。金朝时,楼烦属岚州,《金史·地理志》。
元朝时,楼烦属管州。沧海桑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楼烦这个称谓一直与古静乐相互包容。
明朝时,有娄烦镇,属静乐县。《明史·地理志》“静乐府西北元管州。洪武二年改为静乐县,北有宁化守御干户所,洪武三年置,又东南有两岭关,置故镇巡检司,又南有娄烦镇巡检司,又东北有娑婆岭巡检司。”
清延明制,雍正二年(公元1724)娄烦为镇,属忻州府静乐县管辖。元、明、清,娄烦镇之名一直延续,属静乐县。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1912)仍属静乐县。静乐县划三大区,娄烦镇属第二区,抗战时属晋绶第三专置静乐县管辖。解放后属忻州地区静乐县,七十年代修建汾河水库时,原娄烦镇居民西迁至何家庄、童子崖重建娄烦镇。1971年5月,国务院批准把包括娄烦镇在内的原属静乐的南面13个乡镇组成娄烦县归太原市管辖。在此之前,娄烦仅是静乐37个乡镇之一。
5
当前,《娄烦文史》和娄烦县的有些文人认为“楼烦”改为“娄烦”,是“文革”的产物,是由于当时工作人员缺乏相关历史知识和地名标准化意识,在上报文件中以为当地群众习惯所写别字“娄”代替“楼”,从而将娄烦当作标准地名。并被国家正式命名的。这是大错特错的。据考,在明万历以前,无论是正史文献还是民间碑谱,均为楼烦。在历史文献中最早出现“娄烦”二字是明万历《太原府志》卷六载:“静乐县娄烦巡检司,县南七十里。”而清康熙三十九年《静乐县志》县域图幅标有“娄烦”二字。另明嘉靖戊戌年重修周洪山普静院记碑就记有“娄烦巡检刘福吏”。静乐各大寺院明清碑中都有娄烦镇xxx捐款的记载。同时在清同治五年《重续静乐县志·杂记》里就提到楼烦改名的问题:“或者楼烦之名,去木作娄,因为胡人扼要之区,遂袭其名而不改欤”。意思是去“木”的原因是当代人受尽历代胡人的欺压,对胡人最为痛恨,而楼烦一直被认为胡人楼与娄同用。故将“楼”去掉木旁以示区别。再者,在古汉语中,将“木”去掉也可能是为了简化省略吧。
清同治五年(1879)《重续静乐县志·杂记》载:“楼烦邑南有娄烦镇,前志称楼烦子以实之。按楼烦胡,其舆图甚辽阔,其人沉勇鹫悍,楚汉之际多资其用。《史记》高祖功臣杨都侯丁复以赵将从起邺、至霸位楼烦将平定侯,授以骁骑都尉,击烦籍,得楼烦将。灌婴击王武,斩楼烦将五人,攻龙且生得楼烦将十人,击项籍军,斩楼烦将二人,攻鲸布别将于相斩楼烦将三人。地广人众,自为一军。今之娄烦,恐未必即其都会。”《明史·地理志》云:“静乐西北有废娄烦县。而令镇则县南,是令之镇又未必古之县,夫古者,化夷错处,如潞安之黎城,平定之乐平,与夫陕之大苈,豫之陆浑,楼烦胡,西北一带皆其部落,亦非错处者比,或者楼烦之名,去木作娄,因为胡人扼要之区,遂袭其名而不改欤?”有关娄烦的前身来世,早在100年前《静乐县志》就说的明明白白。
6
如今,有部分人在谈起娄烦历史时,有意无意地在去静乐化。我们能够理解当前部分娄烦人对历史的一种渴望或者偏执,他们希望娄烦县的历史足够的悠久,希望娄烦能够拥有灿烂的文明、辉煌的过去,从而树立一种文化自信。毋庸讳言,不管是渴望还是偏执,这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娄烦县部分文化人的一种情怀、一种追求,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管是作为一个地域的文化人也好,还是乡土文化的研究者也罢,我觉得,我们应该做的和能够做到的都仅仅是把由于种种原因湮没于历史长河的真相揭示出来,给后人以明示。而不是去“创造”历史,或者牵强附会地把一些历史存在周冠李戴在自己的身上,有时候,我们真的很难承受那种历史的负荷与沉重,而且也会让后来的研究者无所适从,甚至贻笑方家。
娄烦的建县史虽然仅有短短的五十年,但那块地域作为静乐的一部分、作为地域广袤的古楼烦郡的一部分、作为汾河流域的一部分,有足够宽广的研究区域供我们驰骋。而娄烦县作为党的政权建立后新设的县份,这一种“根正苗红”的“清白家史”更足以让娄烦人民为之自豪和骄傲。有人把今娄烦县与古楼烦国扯在一起、混为一谈,把娄烦县作为楼烦国的一种延续和继承,这种没有任何历史依据的说法是经不起历史的检验的。历史虽然由后人评写,但也不可能任由我们去涂抹。专家和学者虽然明白真相,但绝不屑于去争辩,大多数人虽然不清楚历史的本来面目,但更不会对你说的有半点兴趣。谨以此文为楼烦和娄烦作一个辩证,谬误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李世泽)
来源:世泽谝静乐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