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烂得像混子,《以法之名》里这两位败笔演员,让人看着真难受

法庭上,女律师突然掀翻证物箱,声嘶力竭地喊着“万海不是黑社会!”

这幕《以法之名》的开场戏,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破亿,让观众以为又要见证一部《人民的名义》级别的神作。

谁能料到,仅仅三天后,评分就像坐了滑梯,从8.5暴跌至5.3。

这部被寄予厚望的央视大剧,究竟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张译

2023年,张译凭借《我和我的祖国》拿下华表奖。

2025年又以《三大队》实现“二封”,成为金鸡、百花、华表“大满贯”得主。

颁奖礼上,他哽咽着说:“演员不能离开生活,不然就是纸上谈兵。”

这番话,让观众对他“息影一年”后的复出之作《以法之名》充满期待。

可在《以法之名》里,张译饰演的检察官洪亮,却成了观众口中的“行走的苦瓜脸”。

标志性的低头、皱眉、沉默,配上微驼的背影和沉重的步伐。

这套在《重生》《他是谁》里用过多次的“隐忍套餐”,又原封不动地搬来了。

法庭上本该气场全开的检察官,被他演成了心事重重的秘密刑警。

最明显的就是他和律师董晴的那场对手戏。

本该是法庭上针尖对麦芒,唇枪舌剑火花四溅。

张译却全程耷拉着脑袋,说话带着哭腔。

弹幕吐槽:“这哪是公诉人,分明是被霸凌的小学生。”

观众不禁怀念起《红海行动》里那个眼神如炬的杨锐队长,《万里归途》中面对叛军首领临危不乱的宗大伟。

那个能在不同角色间自由切换的张译,去哪儿了?

问题或许出在,张译现在有点过于依赖自己的“个人气质”来替代角色塑造了。

过去他同样内敛,却能精准区分出《亲爱的》里韩德忠的悲情、《悬崖之上》张宪臣的隐忍与牺牲。

可现在,“张译式好人”的标签越来越硬,不同角色之间的那道线,反倒越来越模糊了。

有观众犀利点评:“他不是在演角色,而是在演张译。”

蒋欣

搭档蒋欣,同样没能逃过观众的火眼金睛。

蒋欣的演艺之路,比张译更坎坷。

9岁出道,1991年主演《坠子皇后》被誉为“河南童星”,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贴上“花瓶”标签。

2011年《甄嬛传》的华妃,一句“贱人就是矫情”让她彻底翻身。

随后《欢乐颂》的樊胜美、《小舍得》的田雨岚,她用扎实的演技证明:微胖女孩也能在娱乐圈杀出一条血路。

观众本以为,她会在《以法之名》里继续突破,没想到却遭遇了职业生涯最大滑铁卢。

蒋欣饰演的检察官郑雅萍,被观众吐槽为“愁眉苦脸专业户”。

从头到尾皱着眉头,说话时脖子往前伸,活脱脱一个“祥林嫂”。

和吴刚对戏时,本该展现检察官的专业和气场,她却像个撒泼的市井妇女,连台词都念得磕磕绊绊。

弹幕调侃:“蒋欣是不是把华妃的‘咆哮体’带到检察院了?”

更尴尬的是,她和张译组成的“愁云二人组”,完全没有CP感。

本该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却被观众看成“更年期夫妻”。

有网友截图对比:张译佝偻着背躲避蒋欣的手指,像极了被老婆数落的“妻管严”。

蒋欣的演技问题,其实和剧本单薄脱不了干系,但她完全可以像《如果岁月可回头》里那样,给角色注入生活的质感。

可惜这次,她的看家本领全“哑火”了。

任重和董晴

任重的选角,堪称《以法之名》最大败笔。

这位观众印象中的“阳光暖男”,这次硬着头皮演心狠手辣的黑老大王彧。

仓库讨债那场戏,他上半身站得笔直,一脸正气像在主持公司会议。

下半身抄着老虎钳施暴,眼神里却挂着莫名其妙的微笑。

整个感觉就像“正派人物误入反派片场”,弹幕笑称:“这哪是黑帮老大,分明是幼儿园园长。”

对比《狂飙》里张颂文演的高启强,从卖鱼贩一步步变坏的真实感,任重的表演简直是“降维打击”。

有观众调侃:“张颂文是用手术刀解剖人性,任重是用菜刀砍西瓜。”

就在观众对主线剧情有点提不起劲的时候,一个配角却猛地炸出了全剧的高光时刻。

万海的庭审现场,董晴饰演的辩护律师张文菁突然情绪爆发,猛地站起来振臂高呼:“万海无罪,我们不是黑社会,这些都是诬陷!”

这一嗓子,像平地惊雷,瞬间搅翻了法庭,更让屏幕前的观众心头一紧:案子背后肯定有鬼!

董晴这段表演堪称教科书级别,一个人就把整个场子镇得死死的。

她没什么夸张动作,全靠极具穿透力的台词和脸上层次分明的情绪。

愤怒、不甘,还有那份死磕到底的劲儿,全写在脸上了。

面对公诉人的指控,她连珠炮似的反驳,字字铿锵,重音砸得又准又狠。

那份为正义据理力争的滚烫劲儿,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弹幕瞬间被点燃了,满屏都是“被董晴圈粉,演技炸裂!”

这也让她成了剧中第一个冲出来的“黑马”角色。

为何翻车?

说到底,《以法之名》的翻车,真不是哪一个人的锅,而是从选角、导演到剧本的“全方位掉链子”。

制作方挑演员的时候,可能太惦记着他们过去的“人设”了。

张译常演的“沉稳硬汉”、任重深入人心的“暖男”、蒋欣擅长的“复杂女性”。

这些标签本来挺好,但在这部剧里,反倒成了包袱,有点框住了演员。

尤其让任重去演反派,这种反差非但没给角色加分,反而把“选角不合适”这事儿放大了。

制作方好像既没解决演员自身特质和角色要求的矛盾,也没能帮演员找到突破或者融合的点。

结果演出来总让人觉得“隔了一层”,角色和演员没完全对上号。

导演傅东育这次显然没兜住局面。

任重演得明显跟角色不贴脸,他却没给出有效的指导。

张译、蒋欣内敛的演法,和其他演员的外放风格差异明显,整个剧组像几拨人在各演各的。

本该统一表演风格、把控节奏的导演,却成了“隐形人”。

有观众调侃:“傅导是不是忙着拍《冰雨火2》,把这剧给忘了?”

更根本的问题,还是剧本本身就没立住。

角色写得不够丰满,情节逻辑也有硬伤,主角的成长转变更是糊里糊涂。

比如,谢鸿飞的“黑化”缺乏合理动机,观众根本无法共情。

郑雅萍的“愁眉苦脸”也没有合理的剧情支撑,显得莫名其妙。

这就让演员在演的时候,脚下没根,手里也没能让观众抓心的“钩子”。

这么一来,《以法之名》想讲的法理精神和戏剧冲突,在屏幕上就显得软绵绵的,使不上劲儿了。

结语

对演员来说,突破舒适区永远比躺在功劳簿上更重要。张译和蒋欣都曾用实力证明过自己,但这次的教训告诉他们:观众的耐心是有限的,重复的表演只会消耗信任。对制作方来说,好作品需要回归创作初心。剧本是根基,选角是灵魂,导演是舵手,任何一环掉链子,都可能让整部剧翻船。

参考文献:

1.金羊网:《优酷检察侦查剧《以法之名》开播引关注,网友:案件烧脑、角色正邪难辨》2025-06-30

2.大众日报:《张译新剧开播,网友直呼“太猛”》2025-06-26

3.红星新闻:《演员张译回应息影:只是说想暂时停一停没说不干活》2025-06-08

4.光明网:《“华妃”之后,蒋欣是谁?》2022-01-19

5.新浪财经:《董晴《以法之名》20秒法庭戏爆火 演技炸裂圈粉无数》2025-06-29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2

标签:娱乐   混子   败笔   演技   难受   演员   观众   角色   检察官   法庭   剧本   导演   公诉人   劲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