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北约秘书长吕特抛出一颗外交炸弹:俄罗斯必须在50天内停火,否则将面临100%惩罚性关税,所有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也将遭受“次级关税”制裁。
这一被媒体称为“核弹级关税”的政策,矛头直指中国与印度。
特朗普话音未落,印度外长苏杰生抵达北京与中国外长王毅握手会晤的照片已传遍全球。苏杰生公开宣称“中印不是对手,而是发展伙伴”,这与几个月前印度的立场形成180度大转弯。
特朗普的“50天停火令”绝非临时起意。根据白宫内部消息,早在今年3月,特朗普就曾私下表示:“如果俄罗斯和我无法达成协议……我将对所有来自俄罗斯的石油征收次级关税”。当时这一表态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直到7月14日才正式成为美国政策。
这项政策的核心在于“次级关税”概念——一个特朗普团队发明的新贸易武器。简单说,就是美国自己与俄罗斯贸易额太小(2024年仅37亿美元),关税制裁效果有限,于是转向惩罚那些继续与俄罗斯做生意的国家。
中国每日进口196万桶俄油,占俄罗斯石油出口的35%;印度每日进口210万桶,占比40%。这两个国家几乎包揽了俄罗斯七成以上的海运石油出口。
美国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曾直言不讳:“中印购买了俄罗斯70%的石油,等于直接资助了普京的战争机器。”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精明:通过经济压力迫使中印停止购买俄油,切断俄罗斯战争资金,同时还能分化中俄关系。但这一招很快引发各方强烈反弹。
面对特朗普的威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回应斩钉截铁:“胁迫起不到任何作用!”4中国的底气来源于手中握有的王牌——稀土资源。
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掌握在中国手中,这些材料对美国军工和电子产业至关重要。
更关键的是,中俄贸易的95%已实现本币结算,人民币在俄罗斯外汇储备中的占比高达35%。这意味着美国根本无法监控中俄之间的交易资金流向,更不用说干预了。
印度的反应同样令华盛顿意外。就在特朗普宣布制裁威胁前夕,印度外长苏杰生紧急飞往中国天津,与中俄伊三国代表举行了一场被西方媒体称为“反美联盟”的小型会议。
苏杰生在北京明确表态:“中印不是对手,而是发展伙伴。”这一立场转变的背后,是印度通过购买折扣俄油节省的105亿美元财政支出的现实利益。
在特朗普50天停火令的压力下,泽连斯基政府作出了令人震惊的应对。乌克兰议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将战时状态延长90天。这一决定直接与特朗普的停火时间表背道而驰,被俄媒讥讽为“给特朗普的政治耳光”。
泽连斯基的政治考量显而易见。只要战争持续,他就能以“国家存亡”为由冻结大选,规避宪法规定的权力交接。
倘若战争突然结束,面对满目疮痍的乌克兰,从“抵抗英雄”神坛跌落的泽连斯基将面临汹涌的民怨和残酷的政治清算。
战场形势对乌克兰日益严峻。俄军已控制乌克兰东部卢甘斯克99%的土地,以及赫尔松的关键通道。乌克兰国土的五分之一已经沦陷,面积超过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总和。
前线士兵私下抱怨:“弹药箱空了,援军在哪里?”这种困境促使泽连斯基一周内连出三招:撤换国防部长、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疯狂催促欧美武器援助。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意外地将印度推向了中国的怀抱。这一戏剧性转变背后,是印度在残酷国际政治中的现实考量。
印度每日进口210万桶俄罗斯石油,占其总进口量的35%。两年内,这些折扣原油为印度节省了105亿美元财政支出。
若失去俄油供应,印度将被迫从中东购买每桶贵15美元的替代油源,这对印度经济将是沉重打击。
更令印度愤怒的是,特朗普政府一边挥舞关税大棒,一边要求印度完全放开市场,甚至触及农业领域的转基因和乳制品产业。这些要求直接威胁到印度14亿人口的粮食安全。
与此同时,美国金融资本正趁机收割印度资产。美联储加息导致印度卢比暴跌13%,美国贝恩资本趁机收购了印度阿达尼集团90%的股份,被印度媒体痛斥为“华尔街对印度核心资产的掠夺”。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外长苏杰生访华并表态“中印不是对手”就不难理解了。面对美国的双重压力,中国成了印度唯一可行的战略选择。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俄罗斯的反应近乎轻蔑。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直指:“特朗普要加征关税给谁?我们早就不卖东西给美国了。”
这番嘲讽背后,是俄罗斯经济在西方制裁下展现的惊人韧性。
中俄贸易额2024年高达1200亿美元,其中95%以人民币和卢布结算,完全绕开美元体系。俄罗斯计划将人民币在其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提升至50%,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的金融合作。
能源出口方面,俄罗斯已成功实现市场转向。中国单月进口俄油突破1亿吨,印度则成为俄油第二大买家。
两国共同消化了俄罗斯70%的海运石油出口,使美国切断俄能源收入的企图难以实现。
更令西方担忧的是,金砖国家组织正成为去美元化的主力平台。金砖五国联合谴责美国违反WTO规则,37个国家排队申请加入该组织,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币日交易量飙升至100亿卢布。
特朗普的关税豪赌可能引发三重反噬效应,最终伤及美国自身。
全球供应链首当其冲。美国零售商警告,若中印遭遇“次级制裁”,美国消费者每年将额外支付320至480美元的日用品开支。
欧盟已拟定对720亿欧元美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反制清单,巴西则警告制裁俄化肥出口将加剧全球粮食危机。
战场平衡面临打破。切断俄罗斯能源收入可能迫使普京深化与朝鲜、伊朗的军事合作,甚至引发更广泛冲突。
而乌克兰仅靠有限数量的“爱国者”防空系统,根本无法弥补其防空缺口。
美元霸权根基被动摇。沙特考虑接受人民币支付石油款项,印度推进卢比结算,俄罗斯将人民币在外储中占比提至50%。这些动向都在加速全球石油贸易的去美元化进程。
特朗普政策在国内也引发强烈反弹。共和党参议员提利斯公开质疑50天期限的合理性,担心普京可能利用这段时间扩大战果。这种分歧暴露了美国决策层在对俄政策上的深刻矛盾。
50天倒计时的滴答声中,乌克兰议会90天战时状态延长的决议格外刺耳。泽连斯基的亲信私下承认:一旦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真正落下,切断俄罗斯的战争资金,这场冲突可能在年底前被迫结束。
俄罗斯的炮弹生产线昼夜不停,印度的炼油商紧急竞标中东原油期货,德国总理默茨在军援费用问题上支支吾吾。
特朗普的豪赌已把世界推向一个临界点——要么在50天内见证和平奇迹,要么在硝烟中迎接更大规模对抗。
信息来源:“印中是发展伙伴而非竞争对手”,印度外长时隔6年再次访华,作出最新表态
2025-07-15 14:26·新民晚报
更新时间:2025-07-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