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高兴太早!A股缩量普反,明天压力才是试金
10月15日的A股总算给股民来了点盼头,上证指数涨了1.22%,收在3912点,深证成指也涨了1.73%,两市上涨个股数量明显多于下跌的,看起来是普涨行情。但打开成交量数据一看,不少人心里犯了嘀咕:上证指数当天成交量6.45亿手,成交金额9615亿,比前一天的8亿手、1.2万亿明显缩水,这缩量普反到底算不算调整结束的信号
先得把今天这波反弹的本质说清楚。表面上看指数涨得挺稳,甚至沪指还摸到了3912点的近期高点,但成交量的萎缩说明市场根本没形成共识。前一天还8000多万手的成交,今天直接降到6450万手,资金入场的积极性明显不足。这种情况不是真的买盘旺盛,更像是卖盘暂时枯竭了——就像菜市场里卖家没怎么出货,少量买家就能把价格抬起来,但这并不代表大家都愿意高价接盘
从资金动向能看出更多门道。今天虽然指数翻红,但内外资的操作挺分裂。北向资金表面在净流出,却偷偷通过QFII途径增持半导体设备;内资主力净卖出369亿,但银行股反而获得11.63亿资金流入。这说明大资金都在“藏着掖着”,没真正全力进场,更多是在局部板块里调仓换股。银行、保险这些权重股的筹码被死死拿住,少量买盘就托住了股价,才让指数看起来很坚挺,但这种“人造稳定”未必扎实
更关键的是,当前市场的避险情绪一点没减。今天贵金属板块暴涨6.69%,小金属跟涨5.9%,稀土永磁板块狂飙6.92%,这些都是典型的防御性资产。资金从之前涨得高的AI算力等科技股里撤出来,跑到政策确定性强的资源类板块,本质上还是怕风险,没打算长期布局。这种“抱团避险”的反弹,往往持续性很差,一旦后续有风吹草动,资金随时可能再撤离
为啥说明天的压力才是试金石?先看技术面,沪指今天刚好碰到前期震荡区间的上沿,3910点附近本来就有不少套牢盘等着解套。前几天指数跌到3850点附近时,有资金进场抄底,但现在反弹到压力位,这些抄底资金可能会兑现利润,形成抛压。而且今天缩量反弹没能突破关键点位,明天要是补不上成交量,很容易被打回原形
再看消息面的不确定性还悬在头顶。美国那边的关税威胁虽然有缓和信号,但11月1日这个可能的执行时间点还像根刺,让增量资金不敢轻易进场。美联储也没松口降息,美元指数还在高位晃悠,外资流入的意愿一直上不来。国内这边,三季报刚开始披露,有些前期涨得好的公司要是业绩跟不上,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这都是明天潜在的“雷”
对股民来说,现在最该做的不是跟风加仓,而是盯着明天这两个关键信号。第一看成交量,要是明天能把成交金额重新拉回1万亿以上,并且沪指能站稳3920点,那这波反弹才有点真意思;要是继续缩量,哪怕指数再涨也别当真,很可能是诱多。第二看板块轮动,要是防御板块不跌,科技、消费这些主线能接上来,说明资金愿意从防御转向进攻,市场情绪才算真回暖;要是还是只有资源股在涨,那避险情绪就没解除
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持仓结构。如果手里的股票是今天跟风涨的防御股,明天冲高时可以考虑减点仓,毕竟这类股票波动大,落袋为安更稳妥。要是持有的是前期跌得多、业绩又没问题的个股,别急着割肉,等明天看压力测试的结果再决定。至于没进场的,完全不用急着抄底,等成交量和板块轮动都给出明确信号了,再动手也不迟
其实回顾A股历史,缩量反弹后往往要经历压力测试。2022年缩量期间资金也转向过军工电子,7月14日银行股也曾逆势护盘,但这些都没马上结束调整,而是反复震荡后才出方向。现在的市场和当时很像,主力故意用缩量制造悬念,一会拉权重,一会炒题材,就是想让散户摸不清方向
总而言之,10月15日的缩量普反更像是“喘息反弹”,不是调整结束的信号。明天能不能扛住压力、补上量能,才是判断市场后续走向的关键。股民朋友千万别被眼前的红盘冲昏头脑,稳住心态盯紧盘面,比盲目操作靠谱多了。市场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压力测试后的明确信号里,而不是缩量反弹的热闹中。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