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来,中美贸易这事儿从特朗普第一次上台就开始闹腾,现在他二进宫了,火药味儿更浓了。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职,立马就把矛头对准了全球贸易,尤其是中国。他那套美国优先的调调没变,上来就挥舞关税大棒,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这些贸易伙伴开征新关税。起步是10%到25%,后来逐步加码,搞得全球供应链乱成一锅粥。股市晃荡,油价起伏,企业们叫苦不迭,但特朗普铁了心要重塑贸易格局,觉得这样能把制造业拉回美国本土,创造就业啥的。
具体到中美,这次是第三轮大对决了。第一轮是日内瓦那次,5月12日敲定的协议,双方同意互降115%的关税,但其中24%部分推迟90天,到8月1日到期。这协议表面上看是缓和,但骨子里藏着猫腻。美国那边想用这个当杠杆,逼中国在能源和科技上让步。中国呢,坚持贸易就是贸易,别扯上地缘政治。结果,协议刚签完没多久,摩擦又起来了。第二轮在伦敦,6月谈的,焦点是贸易平衡和稀土出口啥的,勉强维持了 truce,但没解决核心问题。
现在轮到第三轮,在斯德哥尔摩,定在7月28到29日。中国副总理何立峰带队,美方是特朗普点名的三大员: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还有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这三人各有来头,贝森特是华尔街老江湖,从索罗斯基金起家,专攻全球宏观投资,现在管着美国财政大盘。卢特尼克是重建专家,他的公司Cantor Fitzgerald在911后重生,现在负责商务部,盯着供应链安全。格里尔是贸易法律老手,第一任特朗普时期就干过首席律师,这次专管协议细节和执行。
特朗普为什么点这三人?因为他想玩硬的。7月22日,他公开放话,要是中国继续从俄罗斯和伊朗买石油,就加500%的关税。这不是空威胁,背后有国会撑腰。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从4月就开始酝酿《制裁俄罗斯法案2025》,和民主党参议员理查德·布卢门撒尔联手推。法案5月拿到80多议员联署,7月支持者涨到85人。
核心条款就是对买俄罗斯石油、天然气、铀的国家征收500%关税,目标直指中国和印度这些大买家。格雷厄姆公开说,这能堵住印度等国支持普京的路子。印度政府回击,说能源需求是头等大事,美国别搞双标。
特朗普7月15日表态支持这法案,还加码说,除非俄罗斯同意乌克兰和平协议,不然对买俄油国家加100%甚至更高的关税。俄罗斯那边耸耸肩,说这威胁影响不了经济,莫斯科股市稳得一批。中国外交部重申,能源合作是正常生意,不接受外部干涉。中国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超1亿吨,占俄罗斯出口大头,基于长期合同和市场价格,便宜又稳定。2025年上半年,中国继续增加进口,6月海运俄罗斯原油到最高水平。话说,这进口帮中国稳住国内油价,也间接稳了全球市场。但美国不乐意,因为这等于在给俄罗斯输血,支持乌克兰战事。
美国自家情况也不轻松。页岩油生产过剩,想高价卖给中国,缓解库存压力。特朗普团队觉得,用能源杠杆能一石多鸟:逼中国贸易让步,打击俄罗斯和伊朗经济,还能推高自家油出口。贝森特在采访里强调,中国买俄伊油影响全球能源平衡,美国有优势产品等着呢。卢特尼克补刀,说商务部有数据证明合作能缓解供应链中断。格里尔则负责法律把关,准备草案。
谈判前,美国小动作不断。7月25日,特朗普签了芬太尼法案,顺带谢谢中国打击毒品,这和他之前指责中国放任毒品流入的调子不一样。他见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时,说不介意菲律宾和中国走近,还计划访华,搞得马科斯有点尴尬。另外,美国恢复中国留学生签证,取消对华乙烷出口限制,芯片工具出口也松绑了点。这些是谈判前的小让步,营造氛围,但核心还是想压中国在能源上妥协。
全球经济本来就摇摇晃晃,这下更悬了。油价7月波动,企业囤货,供应链调整。法案要是通过,美国从中国印度进口货贵5倍,等于贸易壁垒,挤压俄罗斯战争资金。但副作用大,全球油价可能破100美元,美国消费者遭殃,通胀抬头。印度警告双标后果,中国态度硬,坚持贸易谈贸易,别扯地缘。俄罗斯说关税不伤筋骨,但专家分析,这能重创其能源收入,占经济大部。
特朗普政策总强调美国优先,这次也不例外。但执行起来复杂,盟友可能不买账。欧盟难跟进,印度中国不会轻易屈服。从X上看,很多人觉得这威胁是空炮,实际操作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法案在国会推进,给特朗普工具,但白宫和国会争控制权,白宫想全权,国会限180天。经济不确定加剧,企业监控斯德哥尔摩进展。
话说回来,这场恶斗不光是中美俩家事儿,牵扯全球。特朗普想用关税重塑格局,但中国有底气,进口俄油基于需要,不是说停就停。美国经济压力山大,股市债市汇率乱套,延长暂缓期或取消部分关税,能免国内乱子。但如果谈崩,8月1日关税到期,新一轮壁垒上来,全球谁都跑不掉。
贝森特三人组在华盛顿开会,准备要点,协调盟友,标注让步。中国团队检查数据,焦点贸易平衡。谈判舆论战打响,美方强调杠杆,中国坚持原则。最终结果关键,若失败,贸易战升级风险大。
特朗普团队组合拳想谈出结果,但从现实看,复杂性高。全球盯着看,这事儿已牵动供应链和油价。中国继续进口,基于合同和市场。美国页岩油过剩,但中国有选择,不会轻易就范。法案虽支持多,执行伤盟友。
整个事儿到现在,美国国会推法案,格雷厄姆领头。印度回应能源优先。中国进口超1亿吨。这关税落实,壁垒挤压俄罗斯资金,但推高油价,美国也遭殃。特朗普支持,加100%或更高,除非和平协议。俄罗斯稳,股市不晃。
贸易战硝烟未散,全球经济不确定。特朗普坚持优先,中国硬态度。后续发展看谈判收场。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