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朋友私信问我:“夏天过去了,那入秋后还需要注意湿气吗?”
还有人留言说:“我按你之前说的方法祛湿,感觉好了不少,但最近又开始身体沉重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入秋后最容易被忽视的湿气陷阱——有4种水果,很多人还在天天吃,却不知道它们正是“湿气之王”!
或许有人会问了:“你不是一直说要多吃水果吗?水果不都是健康的吗?”
其实我一直强调的是“因时而食”,什么季节吃什么,这才是中医养生的精髓。夏天吃寒凉水果可以清热,但入秋后还这么吃,那就是在给身体“添堵”了。
中医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入秋后虽然天气转凉,但夏季的暑湿余邪还没完全散去,这个时候脾胃最怕“内外夹攻”——外有残留湿邪,内有错误饮食,湿气就更容易在体内堆积。
与其等到湿气成患再来祛湿,不如从源头上管住嘴,避开那些“湿气制造机”。
首先让我们搞清楚,入秋后我们的身体最担心什么?
——当然是湿气赖着不走!
立秋后虽然早晚凉爽,但中午还很热,这种忽冷忽热的天气,加上空气中的湿度还很大,就容易形成中医说的“湿温交蒸”,外界的湿气没散,体内如果再生湿,那就真的是“内忧外患”了。
脾主运化水湿,就像身体里的“排水泵”。夏天这台“排水泵”已经超负荷工作了几个月,入秋后正需要休养生息,如果这时候还给它增加负担,吃那些容易生湿的水果,脾胃一罢工,湿气就全堆在身体里了。
很多人夏天吃西瓜吃习惯了,立秋后还在吃,殊不知,西瓜性大寒,《本草纲目》记载它“性寒解热”,夏天吃确实能清暑热,但入秋后吃就是“雪上加霜”了。
西瓜最伤脾阳,脾喜温恶寒,西瓜的寒性一上来,脾阳就被压制住了,脾阳不振,水湿运化不了,就容易停留在体内变成湿邪。
朋友们有没有发现,秋天还在吃西瓜的人,特别容易拉肚子,或者感觉肚子发凉、胃口变差?这就是寒湿困脾的表现。
芒果虽然美味,但它有个特点——太甜太腻,中医认为“甘助湿”,甜味的东西吃多了最容易生湿生痰。
现代营养学也证实,芒果的含糖量极高,这些糖分在体内代谢时需要消耗大量脾气,脾气一虚,运化水湿的能力就下降,湿气自然堆积。
想想看,很多人吃完芒果后容易喉咙发炎、皮肤起痘、痰多咳嗽,这些都是湿热往外冒的信号,脾胃虚弱的人吃芒果,更容易腹胀、大便不爽。
榴莲被称为“水果之王”,营养确实丰富,但它有个问题——太厚腻了。中医讲“厚腻助湿”,榴莲的质地厚重,性质温热,吃多了最容易助湿生热。
特别是中老年朋友们,本来脾胃运化功能就弱,榴莲这么厚腻的东西下去,不仅补不上气血,反而让痰湿堆积在体内,血管还容易有负担。
有湿热体质的人,一吃榴莲就容易口干口苦、小便发黄、大便黏腻,这就是湿热内蕴的表现。
李子看起来人畜无害,酸酸甜甜的,但对入秋养生来说真不合适。李子性凉味酸,《中药大辞典》记载它“多食损脾胃”。
酸能收敛,寒能伤阳。秋天本就要护阳祛湿,吃李子等于是把身体的“大门”关上了,湿气出不去,反而被困在体内。
脾胃虚寒的朋友们,吃了李子容易腹痛腹泻,这就是寒凉伤脾的表现。
不过要注意的是,我说的是多吃有害,偶尔少量尝尝鲜是没问题的。关键是要有个度,别贪嘴。
给大家推荐几种既应季又不伤脾胃的好选择:
苹果——性平不伤脾,润燥正当时。苹果味甘性平,《滇南本草》说它“治脾虚火盛”,既能润肺生津,又不会伤害脾胃。
梨子——清润不寒凉,秋燥的克星。虽然梨子偏凉,但它主要是润肺的,而且立秋后的燥气正需要它来平衡。
山楂——酸甘健脾胃,最适合消食。山楂酸甘而温,能健脾开胃,特别适合脾胃运化不好的朋友们。
葡萄(少量)——补气血润燥,但别贪多。葡萄能补气血、生津液,但糖分也不低,适量吃就好。
记住:入秋养生的关键是“护脾胃、祛湿气”,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一伤,百病生。
管住嘴,不是让大家什么都不吃,而是要吃对、吃巧,记住:养生不在多,而在精准,选对了水果,这个秋天你的身体会更轻盈。
来源:CQTV安全与法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蓬莱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