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记得,前几年,要是谁能穿上一件加拿大鹅羽绒服,那谁不得多看两眼,露出羡慕的眼光?
从极地科考队的高精尖装备,到明星大腕的街拍宠儿,加拿大鹅把“专业”和“时尚”玩得溜溜转,一时间风头无两,单价上万的派克大衣卖到断货那都不是事儿。
只可惜花无百日红啊,最近,美国那边(CNBC),挺有名的商业频道,冷不丁地爆了个猛料:加拿大鹅的大股东贝恩资本,好像要出手了!
这消息一出,加拿大鹅的股价立刻跟坐上了火箭一样,蹭蹭地往上涨了16个点。
为啥?因为传闻里,赫然写着咱们中国的两大服装巨头,波司登和安踏,被列入了潜在买家名单!
这下可把大家伙吓一跳,想想看曾经高高在上的国际奢侈品牌,现在有可能被咱中国企业收入囊中,这感觉就像当年咱们终于有了自己的航母一样,扬眉吐气啊!
但有意思的是,这边加拿大鹅股价涨得欢,那边波司登和安踏的股民们却显得有些“冷静”。
按理说,自家公司要“吞并”国际大牌,股票不得跟着飞涨?可结果波司登的股价不涨反跌,安踏更是直接“跳水”了近8%。
这反常的景象,当时就让不少嗅觉敏锐的人觉得不对劲了。
果不其然,就在大家还在猜测这笔收购到底会怎么收场的时候,波司登和安踏几乎同时在香港交易所发了公告。
内容就一句话:我们没买加拿大鹅,也没跟它有任何“不可告人”的秘密!
既然真相如此,那一开始为何会有传言流出?
其实要说加拿大鹅为啥突然就成了“香饽饽”里的“烫手山芋”,仅仅归咎于那几年前的“双标”事件,未免也太简单了。
当然,“双标”事件确实让加拿大鹅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品牌信誉受损,这无可争议。
但你别忘了,生意场上,最核心的还是“赚钱”二字。加拿大鹅如今的“困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它自己没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
你想它曾经靠着专业和稀有立足,一件羽绒服卖一万多,买的人心甘情愿。
但后来随着竞品越来越多,大家都在抢占高端市场。尤其是在中国,波司登也开始发力高端,推出了“登峰系列”,品质和设计也越来越好,价格还比你加拿大鹅亲民。
更别提全球经济这两年都在小心翼翼,咱们老百姓的钱袋子也捂得更紧了。以前一两万的羽绒服说买就买,现在得掂量掂量了。
在这样的消费大环境下,像加拿大鹅这种靠高价和身份象征支撑起来的品牌,自然就有点吃力了。
财报数据显示,它这几年的营收增速简直是断崖式下跌,市值蒸发了几百亿,你说它能不急吗?
所以,当贝恩资本想要出手的时候,你就能理解了。这可不是什么巅峰期套现,更像是危机下的自救。
他们想找到一个接盘侠,把这个曾经风光的大鹅给甩出去。于是,各种潜在买家就开始浮出水面,其中就包括咱们的波司登和安踏,以及一些私募基金。
据说,私募基金给出的估值才95个亿人民币,这跟加拿大鹅巅峰期比,简直是大甩卖了。
现在咱们回过头来看波司登和安踏,这两家公司在处理这次绯闻事件上的表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醒”。
先说波司登,它可是中国羽绒服界的老大哥了。这几年,波司登一直在努力蜕变,从以前的老棉袄形象,摇身一变成了国潮代表。
不光在产品设计上花心思,还请了谷爱凌、易烊千玺这些年轻偶像代言,一下子拉近了和年轻人的距离。
尤其是波司登在核心技术上也在不断投入,甚至推出了对标国际高端品牌的“登峰系列”,价格虽然也上去了,但消费者普遍觉得物有所值。
再看安踏,不光把安踏和FILA这两个品牌做得风生水起,还通过收购把迪桑特、可隆这些国际知名品牌也带到了中国市场。
安踏的战略很明确,就是通过多品牌运营,覆盖不同消费群体,在各个细分市场都占有一席之地。这种“多点开花”的策略,让安踏即便在市场波动的时候,也能保持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所以,当“收购加拿大鹅”的传闻甚嚣尘上时,很多人都在想,波司登和安踏会不会真的去“接盘”?
毕竟,如果真能把加拿大鹅收了,那对中国品牌来说,绝对是极大的荣耀,也是进入高端市场的一条“捷径”。
但是!波司登和安踏的反应,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他们没有趁着股价波动来一波“辟谣式涨停”,反而很平静地发了公告,明确否认了。
这背后,透露出的可不仅仅是简单的“否认”,更是一种智慧和清醒。
你想,收购加拿大鹅,听起来很美,但风险巨大。
一是加拿大鹅的品牌形象在中国市场受损严重,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扭转的。就算你收购了,怎么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而且还不一定能成功。
二是加拿大鹅的业绩下滑,说明它本身的市场策略和产品迭代出现了问题。如果波司登和安踏没有一套非常清晰有效的整合方案,很可能反而会被拖累,甚至影响到自身主营业务的健康发展。
再加上现在全球经济大环境并不乐观,消费者花钱越来越谨慎,这种时候去“豪赌”一个有争议的国际品牌,风险实在太高。
所以,波司登和安踏的“不买”,其实是基于对自身发展战略和市场风险的清醒判断。
他们更愿意把精力放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比盲目地去“接盘”一个“烫手山芋”,要稳健得多。
那么,这出收购乌龙的戏码,究竟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呢?
最有可能的,当然是加拿大鹅的控股方贝恩资本了。放出这样的消息,既可以试探市场反应,看看有没有其他“傻白甜”愿意出高价,又可以借机拉升一下股价,制造一种“抢手货”的假象,从而在后续的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
这在资本市场里,可是常见的“套路”。
毕竟,加拿大鹅和贝恩资本都没有公开声明到底是不是真的在出售股权,也没有明确给出哪些买家是真正感兴趣的。
所以,这出戏,很可能还没真正落幕。
但对于我们中国来说,不管怎样我们不再需要通过收购一个曾经的“大牌”,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因为我们的波司登,我们的安踏,已经用自己的产品和业绩,在国际舞台上证明了自己。
这才是真正的扬眉吐气!
更新时间:2025-09-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