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炎热的三伏天,到底怎样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补阳黄金期!
或许有朋友会问了:“大夏天的这么热,还需要补阳气吗?我天天都出汗,感觉火气挺旺的啊!”
还有人会疑惑:“之前不是说三伏天要清热解暑吗?怎么又说要补阳了?这不是矛盾吗?”
其实这正是很多人对三伏天养生的误解!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虽然天气炎热,但恰恰是全年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体内的阳气也达到了一年的峰值,正是驱散体内陈年寒湿的最佳时机。
我们一直强调的是“因人而异”——如果你本身就是热性体质,火气很旺,那确实要清热;但如果你平时就手脚冰凉、怕冷、关节疼,那说明你体内有寒湿,正需要借助三伏天的阳气来温阳驱寒。
与其一刀切地说夏天就要清热,不如认真分析一下自己的体质,该补阳的补阳,该清热的清热。
首先让我们搞清楚,什么样的人最需要在三伏天补阳气?
看看你有没有这些表现——
如果这些症状你中了三个以上,那说明什么?
——当然是阳气亏了!
中医有句话说得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就像身体里的小太阳,是推动气血运行、温煦五脏六腑的根本。阳虚了,气血运行就慢,湿寒就会趁虚而入,把身体搞得一团糟。
而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这时候借助天地间的阳气来温补人体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效果能达到事半功倍!
三伏补阳的黄金方法:艾灸+祛寒茶
很多人一想到补阳,就想着吃羊肉、喝姜汤、煎附子,结果补了两天就上火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多数阳虚的人都是“阳虚夹湿”或者“阳虚夹寒湿”,补阳不能一股脑猛补,而要温补兼化湿祛寒,扶阳而不生热。
我给大家推荐一个特别适合中老年朋友的补阳方法,简单、安全、效果稳,关键是不上火——
第一步:艾灸三大阳气要穴
俗话说“药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灸补”,艾灸这个方法,能从源头上扶阳。根据中医经络学说,三伏天艾灸可选择神阙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等穴位。
这三个穴位,灸起来效果特别好,尤其适合阳虚体寒、手脚冰凉、关节酸胀、宫寒痛经、慢性胃寒、夜尿多的朋友们:
✅ 神阙穴(肚脐)
这是温补元气的第一大穴!能直接补充脾肾阳气,是阳虚体质的救命穴。肚脐这个地方皮肤最薄,药性最容易渗透进去。
✅ 中脘穴(肚脐上四横指)
专门调和脾胃的,对于虚寒胃痛、消化慢、腹胀腹泻特别有效。很多人一吃凉的就胃疼,灸这个穴位最管用。
✅ 足三里(膝盖下三寸,小腿外侧)
这可是长寿穴!补中益气,健脾和胃,还能强壮下肢。经常灸足三里,腿脚有力,走路都轻松很多。
具体做法:每天晚上饭后1小时,拿艾条点燃后悬灸上面三个穴位,每个穴位5-10分钟,以局部微热、皮肤潮红为度。
连做30天,你会发现阳气稳稳往里走,寒湿慢慢往外排!
第二步:祛寒化湿茶
光靠艾灸还不够,身体里的陈年寒湿,还得从内部“化”掉它。我给大家配一个简单安全的祛寒化湿茶:
材料:
用法:
以上材料洗净,放入保温杯,用沸水冲泡焖20分钟后代茶饮,一天一壶,早晚分次喝完。
这杯茶性温不燥,绝对不上火!健脾化湿、理气散寒,尤其适合湿重、脾虚、阳虚的老寒腿、怕冷体质。
第三步:护阳四不做
补阳的同时也要护阳,这4件事千万别做:
记住一句话:三伏补阳不在于补得多猛,而在于补得巧妙!
艾灸加祛寒茶,这个方法温和持久,就像给身体点了一把温暖的火,既能驱散陈年寒湿,又不会让你上火燥热。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