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不易长恶性肿瘤的人,基本都有5个习惯,你有吗?

傍晚六点,李大爷像往常一样在小区里悠闲地散步。邻居王阿姨见了打趣:“李大爷,今年体检又是‘全优’吧?咱这些年可就没见你有个三高、结节啥的!”

李大爷笑着摆手:“也没啥,就是习惯早睡早起、吃得清淡、每天动一动。”

这时,邻居们都围了过来,有的满是羡慕,有的半信半疑:“都说现在癌症多,防得了吗?难道真有‘抗癌体质’?”有人咬着耳朵,“我叔叔锻炼得也不差,结果还是检查出个肺结节。”众说纷纭下,答案会是什么?

其实,近年来权威研究给出了明确结论:不易长恶性肿瘤的人,身上大多有5个共同习惯。这些习惯背后的科学秘密,或许就是你与健康长寿之间最重要的一道“隐形防线”。

到底是哪5个?你家人是否都有?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抗癌人群”的共同密码,也许第4个,很多人还没做到!

习惯一:坚持规律运动,激活“自愈力”

你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运动是最便宜的防癌药。”《柳叶刀·癌症防控》2024年大型队列随访证实,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使13种常见恶性肿瘤发病风险降低22%。

运动,能提升免疫力,减少慢性炎症,为身体构筑抵抗肿瘤的天然屏障。像李大爷这样,每天快步走、骑骑自行车,不必追求激烈,但要持续和规律

慢慢你会发现,运动不仅能稳住体重,还能帮助人体“修补”潜在的细胞小损伤,改变癌变的环境。

习惯二:饮食清淡均衡,远离烟酒与加工食品

“癌症是吃出来的吗?”许多人问过医生这个问题。答案部分正确。权威数据显示,坚持地中海式饮食(高蔬果、全谷、健康油,低红肉、低腌制食品)的人,癌症风险平均可以降低27%。

相比高油、高盐、嗜烟酒人群,常年清淡饮食、戒烟戒酒的个体,体内累积的致癌物远低于其他人。

《中华肿瘤杂志》2023年指出,烟酒双戒者,全癌症死亡率降低31%。蔬果、豆类、鱼肉、橄榄油、坚果等,是给身体加的“防护盾”。很多人觉得“偶尔一两口烟/酒没关系”,其实致癌风险是“叠加”的,长期累积才最可怕。

习惯三:高质量睡眠,规律作息修复身体“小伤口”

你也许习惯了熬夜或轮班作息,觉得“睡得少点没有关系”。其实每晚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清除有害代谢物的关键窗口。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23年研究证实,睡眠时长少于6小时/晚的人,乳腺癌和结直肠癌风险提升21%。

规律作息让基因有机会“错漏修正”,让异常细胞不易逃脱监控。曾有工厂夜班工人,因长期睡眠不足,体检异常明显增多。

但只要及时调整作息,身体恢复能力极强,异常项目逐年减少。高质量睡眠,就是“抗癌的隐形防线”。

习惯四:心态乐观,积极管理情绪压力

“命好不如心态好。”这句老话实有科学支持。长期处在压抑、焦虑、易怒等负性情绪下,人体免疫力会逐步下滑,激素环境紊乱,肿瘤细胞更易逃脱控制。但保持乐观、善于自我排解、常主动社交者,其“抗癌军团”更活跃。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杂志》2023年显示,拥有积极心态的人,整体癌症发病率低19%。比如社区活跃大妈,经常跳广场舞、参与集体活动,虽然也有慢病,但罹患癌症风险反倒低于宅在家、情绪消极的人。

情绪健康=身体健康,这是一条被许多人忽视的抗癌“捷径”。

习惯五:定期体检,早筛“扼杀在摇篮”

很多人都说“怕查,查出来万一有问题怎么办?”其实,恶性肿瘤的真正敌人是晚发现。规范健康体检,能让早期肿瘤或癌前病变提前暴露于“阳光”下。

2024年《中华肿瘤杂志》统计,结直肠、乳腺等癌症如能早筛,5年生存率提高30%以上

像结肠镜、低剂量CT、乳腺钼靶等检查,尤其中老年群体、高危人群一定要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58岁的刘大叔,就是因为每年坚持体检,早发现、早干预,避免了疾病进展。体检是一道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健康门槛。

参考资料:

《中国肿瘤流行病学年报》2024年版

《柳叶刀·癌症防控》2024年

《中华肿瘤杂志》2023年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23年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杂志》2023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养生   恶性肿瘤   习惯   癌症   肿瘤   杂志   大爷   身体   风险   睡眠   中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