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若中方不主动让步,美国将升级局势,可能对华实施禁运

美国财长贝森特放话了:中国不让步,就对华禁运!关税大战已经打到145%对125%,贸易失衡让美国急眼了。


可中国不慌,粮食能源自给,市场还越做越大。


美国这边却头疼:超市货架要空,消费者喊贵,企业叫苦。


这场博弈,表面是数字较量,背后是全球供应链的命脉之争。


贝森特的威胁是真刀真枪,还是虚张声势?5月底的关税冲击会让谁先眨眼?这场棋局,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中美贸易战这出大戏,核心矛盾其实就俩字:失衡。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电视上喊得嗓子都哑了,说中国对美出口是美国对华出口的五倍,这“失衡”必须改!听起来挺吓人,125%的关税、145%的报复性关税,数字一个比一个狠。


可仔细一瞧,这失衡的锅,真全是中国背的?其实70%的贸易逆差,来自美国自己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工厂布局。


苹果手机、特斯拉电池,哪个不是“中国造”贴上“美国牌”?这就像美国自己把钱往中国送,然后回头怪中国赚太多。


更要命的是,供应链这东西,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芯片、屏幕、电池,哪样离得了中国工厂?美国要是真祭出禁运大招,苹果新机可能得延期上市,特斯拉车价得再涨一波。



美国的光伏产业也得抓瞎——中国光伏产品占美国市场六成,禁了它,美国的清洁能源计划还怎么搞?所以,贝森特嘴上喊得凶,心里估计也在打鼓:这锤子砸下去,怕是先砸到自己脚。


再说关税这事儿,表面看是国与国掐架,实则苦的是老百姓。


美国低收入家庭,买个电视、冰箱,价格因为关税涨了不少,日子越过越紧巴。


数据说,80%的关税成本都压在这些家庭头上,高收入群体却没啥感觉。


这种“劫贫济富”的操作,难怪美国国内怨声载道。


沃尔玛的货架已经开始空荡荡,零售商急得直跺脚;农民也坐不住了,大豆卖不出去,堆在仓库里发霉。



贝森特自己都承认,125%的关税“不可持续”,这话听着,怎么有点底气不足?


美国这边的策略,像个拿着大锤的工匠,想砸烂中国供应链,却发现自己脚下全是玻璃。


贝森特一边放话要禁运,一边悄悄在IMF会议上和中国官员聊“金融稳定”。


这操作,摆明了是“斗而不破”,为啥?因为美国国内政治压力大。


特朗普政府得靠“强硬”刷存在感,讨好选民。


可企业界和消费者不买账,禁运真干下去,苹果、特斯拉得第一个跳出来喊疼。



贝森特还透露,美国暂停了和中国的贸易谈判,转头跟印度等十几个国家谈新协议。


这招有点“以退为进”的味道,想给中国施压,可印度能立马填上中国供应链的空缺?想啥呢!


美国还有个心病:时间不等人,专家预测,5月底“关税痛苦效应”会全面爆发,老百姓的钱包更瘪,怨气更大。


到时候,特朗普政府还敢硬扛?前白宫经济顾问科恩就直言:“美国人最想念的还是中国产品。”


这话不假,去超市看看,便宜又好用的中国货,谁不爱?所以,贝森特的禁运威胁,更像是场心理战,想吓唬中国赶紧让步。


可惜,中国压根不吃这套,中国这边,底气足得让人服气。



4月28日,国务院开记者会,发改委、商务部、央行轮番上阵,话说得明白:粮食储备够,能源自给率80%以上,进口美国的饲料粮和油料停了也不慌。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六成,能源安全稳如泰山。


外贸企业更硬气,近一半说要减少对美业务,七成半已经在新兴市场找新买家。


这架势,摆明了不怕和美国打消耗战。


中国的逻辑很简单:你打,我奉陪;你谈,我敞开大门。


商务部早放话了,想解决问题,美国得先把单边关税取消。


中国还有个杀手锏:区域合作。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让中国和亚太国家的贸易网越织越密,供应链韧性蹭蹭往上涨。



稀土管制、反垄断调查,这些牌中国已经开始打,效果还不错。


反观美国,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禁运的风险远比中国大。


可以说,中国是用“持久战”在磨美国的耐心,而美国却在和时间赛跑。


这场贸易战,谁能笑到最后?关键看时间。


5月底的“关税痛苦效应”是个大坎,美国国内的不满情绪可能会炸锅。


低收入家庭的日子不好过,零售商的货架空了,农民的仓库塞满卖不出去的大豆,这些问题叠加,特朗普政府还能硬撑多久?



贝森特的禁运威胁,估计也就是吓唬吓唬,真干了,美国经济得先跪。


中国这边,战略耐心是最大优势。


粮食、能源不慌,贸易网络越织越大,技术创新也在提速。


光伏、电动车、芯片,中国在这些领域的话语权越来越重。


美国想靠禁运卡脖子,难度不小。


更别提,中国还有新兴市场的“朋友圈”,从东南亚到非洲,订单源源不断。


相比之下,美国的盟友们未必都愿意陪着玩这出“脱钩”大戏。


社会影响也不容小觑,美国低收入群体的愤怒,可能成为压垮政策的最后一根稻草。


想象一下,美国大叔去超市,发现货架空了,价格还贵得离谱,骂声能不响?中国这边,政府多部门联合发声,稳住市场信心,老百姓对国家的信任度反倒更高。


这种制度对比,某种程度上也在影响博弈的走势。


5月底的“关税痛苦效应”可能是转折点,美国老百姓的钱包和耐心都在缩水。


贝森特的狠话,怕是雷声大雨点小。


时间会给出答案,到底谁能扛到最后?拭目以待吧!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1

标签:财经   美国   财长   中方   局势   主动   美国   中国   关税   特斯拉   低收入   老百姓   月底   货架   市场   商务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