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见过因为孩子及格,就全家欢呼的场景吗?
安徽一个医生家庭,就因为11岁儿子考了61分,全家人开心得下馆子庆祝!
这反常理的一幕,刷爆了当地家长群。
其实,这位梁医生的教育理念,藏着我们所有家长都该学习的智慧。
02
画面中,妈妈带着孩子开门回家。
一进门,就开始欢呼:你家祖坟冒青烟了,你娃居然考了61分。
听到这句话后,原本躺在沙发上的梁医生,一下就跳了起来。
看过试卷上的分数后,当即做了决定:今晚,不做饭了,下馆子。
很多人看了视频后,质疑内容的真实,觉得这对父母故意演戏。
其实,作为一名天天跟死神打交道的医生,梁医生的教育观与众不同。
"光宗耀祖!"这句看似夸张的欢呼,背后是这位父亲最朴实的心声。
作为一名一线的医生,见过太多临终患者的遗憾,他比谁都清楚:比起试卷上的数字,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才是父母真正的财富。
所以,当其他家长在焦虑地给孩子报班时,着急孩子考不到第第一名时,梁医生选择给孩子适当的成长空间。
61分,对孩子来说不是简单的及格,而是从不及格到及格的跨越式进步。
这份来之不易的突破,远比从90分提到95分更值得庆祝。
在这个疯狂内卷的时代,这种"进步即胜利"的态度,实在太稀缺了。
03
梁医生的这种心态,让我想起了自己孩子同伴的一件事。
那会儿,孩子还在读小学。
班级中有一个男同学,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
除了给他报了好几个兴趣班,还要求孩子每门课考试不能低于90分。
在这种高压之下,只要没考好,这个男同学就会在班里哭一场。
有时候,我的孩子觉得:他这个分数很厉害了。
可对方根本不满足,下课后依然趴在桌子上哭。
当时,听了这件事后,我非常震惊。
如今,对比梁医生一家对孩子的态度,更是感慨万千。
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抑郁检出率已超20%,其中学业压力是主要诱因。
梁医生一家的反常庆祝,恰恰是对畸形教育生态的温柔反抗。我们总是在焦虑孩子"不够好",却忘了问:什么样的"好"才是真正的好?
孩子从不及格到及格的过程中重建的自信,比直接考高分更重要。
梁医生用行动告诉我们:教育不是制造考试机器,而是培养能享受学习乐趣的完整人格。当所有家长都在追逐满分时,有人愿意为61分鼓掌,这种清醒何其珍贵。
04
心理学研究证实,正向激励比批评指责更能激发学习动力。
全家人为61分欢呼时,传递给孩子的不仅是认可,更是一个重要信息:你的价值不取决于分数。
这种无条件的爱,才是孩子面对挫折时最坚实的后盾。
在全民教育焦虑的当下,梁医生的做法像一面镜子。
照出了我们都该思考的问题:教育的终点到底是名校录取通知书,还是培养内心强大、热爱生活的普通人?
当越来越多的家庭,被困在"别人家孩子"的比较中,这种"61分哲学"或许能让我们停下脚步,重新审视什么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成长。
看完梁医生一家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悟?你心中的好教育是什么样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