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杭州的张阿姨提起三年前买的一楼房子,至今直拍大腿,当时就图每平米能省 2000 块,哪想到住进去天天闹心,现在想卖都没人要!
对咱们购房者来说,买房的钱都是一辈子攒下的血汗钱,看起来便宜的房子自然勾人。可好多人用亲身经历告诉你:楼层没选对,不光住着憋屈,手里的房子还可能贬得厉害。温州有位业主就说,自家顶楼买了四年,亏了 120 万,中介带客户来看,一听是顶楼,头也不回就走;北京一位大爷买了二楼,每年雨季家里都跟水灾现场似的,最后降价 30 万才好不容易出手。
今儿就给大伙唠唠 6 个 ”买时图便宜,住后想搬家” 的楼层,全是各地业主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教训,购房者买房可得绕着走。
”不用爬楼” 是不少老人选一楼的心思,可住过才明白,麻烦比方便多得多。
潮湿能逼疯人:南方的梅雨季最要命。广州的李叔说,一楼全年潮乎乎的,墙上老挂着水珠,衣柜里的衣服、被子总带着股霉味,老伴的关节炎每年都得犯几次。北方虽说不潮,但一楼采光差,冬天日照短,白天在家都得开着灯,想晒个太阳都难。
隐私就像”没拉窗帘”:小区里人来人往,路过的、遛狗的,家里干啥都能被瞅见。上海的王阿姨叹着气说,夏天想开窗透透气,楼下聊天的、小孩哭闹的,啥都能听见,拉上窗帘又闷得慌,真是左右为难。
想转手?难! 中介跟我念叨,同小区一楼的挂牌价一般比中间楼层低个一成半到两成,还鲜少有人问。为啥?买家一听是一楼,头一个念头就是潮湿、没隐私,砍价能往一半砍。
二楼和底商上一层(大多是三楼),看着比一楼强点,实则坑得更隐蔽。
二楼:懂行的都知道,二楼是整栋楼的“下水道嗓子眼”,楼上所有住户的污水都得从这儿过,管道一堵,污水就往家里灌。青岛的赵大爷住二楼,去年雨季返水三次,”厕所的脏水漫到客厅,光清理和维修就花了小一万,子女来看了直心疼,让我赶紧换房,可谁愿意买个水帘洞啊?” 最后房子比同户型低 25 万才卖出去。
底商上一层:楼下是餐馆、超市、KTV,听着生活方便,住起来却是煎熬。成都的刘阿姨说,楼下是火锅店,排风扇从早响到晚,油烟味顺着窗户飘进来,三年没敢开窗户;到了晚上,食客划拳、酒瓶碰撞的声音吵得人睡不着,血压都高了。中介说,这类房子转手时,价格至少比同小区非底商楼层低三成,还得碰运气才能卖掉。
顶楼带露台,能种花种菜,多舒坦!不少老人被销售说得心动,可现实往往是,露台变累赘。
漏水是家常便饭:武汉的周师傅买了顶楼,住了两年就发现天花板渗水,找物业修了三次,每次下雨还是漏,后来自己花 2 万重做防水,照样没用。顶楼的防水膜可比房子短命多了,住得越久,漏水越频繁,咱们购房者精力有限,哪折腾得起?
温差大 + 爬楼难:夏天顶楼比楼下能高3-5℃,空调费比别家多花一半;冬天又冷得厉害。要是电梯坏了,家住 18 楼的老人想下楼?难如登天。温州那位亏了 120 万的业主就说,别人一听是顶楼,第一反应就是漏水、爬楼累,价格压得极低,四年下来,房价涨的那点钱,还不够补亏损的。
设备层、腰线层:销售承诺的坑,住进去才知有多糟。
这俩楼层最容易被忽略,买房时销售往往含糊其辞,住进去才发现问题一堆。
设备层附近:小区的水泵、发电机、变压器一般都在设备层,24 小时转个不停,那嗡嗡声和震动,对睡眠浅的老人来说,就是慢性折磨。南京有位业主说:”我家楼下就是设备层,夜里总听见‘嗡嗡’声,老伴本来心脏就不好,经常被吵得失眠,最后只能搬走,房子空了半年才低价租出去。
腰线层:腰线层就是墙体外凸的那圈装饰边,看着好看,实则特容易积灰、积水。郑州的张阿姨说:腰线层的窗台上全是灰,下雨还往墙里渗水,墙皮掉得一块一块的,看着就闹心,想卖房时,买家瞅见发霉的墙面,扭头就走。
咱们购房者买房,图的就是住得安心、晚年舒坦,可别被”低价” 迷了眼。记住这 6 个要绕着走的楼层:一楼、二楼、底商上一层、顶楼、设备层附近、腰线层。
选楼层时,记好3 看:
看小区规划:问清楚楼下是啥店(别选餐馆、KTV)、设备放在哪、哪层是腰线层;
看实际体验:不同时候去瞅瞅(早高峰看看吵不吵、下雨天看看漏不漏水、晚上看看光照咋样);
看同小区成交价:比比问题楼层和优质楼层差多少钱,就知道能贬多少了。
买房是为了过得舒坦,选对楼层,不光住着得劲,房子还能保值。避开这 6 个 ”坑”,才是真的赚!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