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星期五
九月十一 乙巳年 丙戌月 癸酉日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道德经》
解析:名声与生命相比,哪一样更重要?生命与财富相比,哪一样更重要?获得与丧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因此,过分吝啬必定会导致更大的破费,过分贪恋财富一定会导致更惨重的损失。

老子在《道德经》中发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之问。这三个问题发人深省:名誉与生命,何者更应珍惜?生命与财产,何者更具价值?获取与丧失,何者更生危害?常言道,“钱财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些俗语,正可对应老子之问。
老子通过多种对比,告诫世人“立戒”的重要,无论是物质上的索取,还是精神上的过分追求,一旦过度,皆可能成为摧折生命的祸因,而“立戒”的核心,在于懂得适可而止,唯有如此,方能知足常乐。
人皆有其欲,“得陇望蜀”乃世之常情。之所以难以“知足”与“知止”,根源仍在一个“利”字——对权位、财富、名望的痴迷和贪婪。若被名利蒙蔽心智,则灾祸必不远矣。在老子看来,有得必有失,有益必有损,人生得失终将回归平衡。
对待得失,最理想之心态是懂得知足;最高明之智慧是学会知止。在这一道德命题中,“易知足,敢知止”实则蕴含着急流勇退的智慧,值得世人深思笃行。
人生之中,何者为重,何者当守,何者须舍,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君子的修养;从容有度、取舍得当,是智者的从容。生活有节、行事有度,这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是我们每一个人行稳致远、安身立命的人生指南。
整理自:福建纪检监察、周口市人民政府等
一审:武维利
二审:鲍杰
三审:贺银河
更新时间:2025-11-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