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6日)下午
在科源社区绿化小院的
中关村东区改造项目选房大厅内
随着电子屏幕上
最后一套房源由蓝变红
持续5天的A组团选房工作圆满收官
332户居民全部完成签约
“房子定了,就等着搬进新家了。”居民刘玉珍手持新房确认单,与老邻居们在老楼前合影留念。
“从筒子楼换到新房子”
7月5日的摇号现场
72岁的居民姚小瑜在老伴马建军的陪伴下
走向透明的选号箱
她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号码球
展开后激动地高举起胳膊喊道:
“18号!”
在登记台登记后,姚小瑜和老伴领取了《中关村科源社区A组团承租公房改建协议》。她满面笑容地告诉记者:“我和老伴在科源小区住了三十多年,能在古稀之年赶上这次改造,从筒子楼换到新房子,真是我们的福气。”
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刚搬到科源社区的情景,姚小瑜老人记忆犹新:“厨房、卫生间都是公用的,冬天水管还经常冻裂,生活很不方便。”对于新房,她满怀期待:“希望能选到一套南北通透的房子。”
这样的期待在选房现场落了地。7月12日,姚小瑜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仔细查看了电子屏上展示的70余种户型。在沙盘上反复比较后,她最终选定了位于6层的一套南北通透两居室。“这套房子完全符合我们的期望。”她说,“能和老伴在这样的新房安度晚年,我们很知足。”
“我抽到的是84号,选到的房子很满意。”中国科学院化学所退休研究员张小莉告诉记者,“从1995年开始我就在这个院里住了,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左邻右舍都很有感情。”
选房现场处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我就定这套了,这个位置刚好可以做个玄关柜,这就是我想要的户型!”居民李先生敲定房源后,兴奋地和邻居们聊起装修设想。王教授夫妇则通过视频连线,在女儿的参谋下选定了一套低楼层三居室。
服务细节彰显民生温度
“为保障选房工作高效有序推进,东区改造指挥部统筹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中关村街道、北京城建兴海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紧密协作,打出‘精细组织+人文关怀’组合拳。”东区改造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在现场看到
摇号现场划分为核验区、等候区、
抽号台、登记台、咨询组等功能区域
居民按照签约顺序号分批次有序入场
整个流程在公证机构全程监督下进行
从抽号球投放、居民抽号到结果公示
各环节无缝衔接,确保公平公正
在选房现场
从身份核验、设计答疑到
选房签约形成完整闭环
排队区设置的销控大屏幕
实时公示选房情况
公证人员全程监督
“每套被选中的房源都会立即更新状态,
确保整个过程公开透明。”
现场公证员介绍
服务细节彰显民生温度。现场工作人员化身“贴心管家”,耐心解答居民疑问,引导流程推进;清凉的矿泉水、绿豆汤,等候区专门设置的遮阳棚和空调扇,为居民驱散暑气;面对年迈居民,绿色通道全程畅通,工作人员全程搀扶、协助办理手续,将“服务永在线,便民永续航”的承诺化作具体行动。“现场工作人员很辛苦,我们感到很暖心。”居民王女士称赞。
“前期我们进行了多次研讨演练,从摇号到选房,现场每个细节我们都力求完美,助力居民早日实现安居梦。”北京城建兴海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娜表示。
城市更新的温情实践
“这套好,客厅朝南,
老人冬天晒太阳方便”
“我喜欢低楼层,帮我选个一楼”
“这个户型的飘窗能改造成休闲区”
……
欢声笑语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更是对城市更新的真切认同
“改造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而是城市的有机更新。”东区改造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北京市首个成片区央产小区原拆原建项目,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和元素的基础上,将新增地下停车场、适老化设施等生活配套。作为启动区先行先试的样板工程,A组团70余种户型矩阵,既融入了现代居住理念,更延续了中关村特有的科研精神与文化。
7月16日下午
随着最后一位居民在协议上郑重签下名字
为期5天的选房工作圆满落幕
工作人员开始整理资料
几位老人仍围在沙盘前热烈讨论:
“新小区保留原来的建筑风格,真是太好了。”
“这里应该种几棵银杏树,秋天一定很美。”
走出选房大厅,不远处就是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绿色围挡内,挖掘机正在有序作业,水泥搅拌车来回穿梭,整个工地井然有序。这里即将拔地而起的,是居民们期盼已久的新家。
“预计2027年底交房时,这里将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社区。”刘娜表示,“我们不仅要建好房子,更要打造配套完善、服务优质的美好家园。”
“想到过两年就能拿到新房的钥匙,
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居民刘玉珍说
随着A组团施工稳步推进
中关村东区的故事
正在新旧交替中续写着崭新篇章
记者:李平
编辑:李祎乔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