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孤独经济学:当“一人食”成为一线城市新社交密码

现在去一线城市的CBD逛一圈,你会发现以前被说“凄凉”的一个人吃饭,居然成了新时尚,广州的一心一面、超力家拉面馆,设计得特别有意思,像自习室一样的隔间,每个餐位只限一人坐。左右挡板把邻座隔开,前方还挂着布帘,就餐时任何其他食客都看不到,完全不用怕尴尬。

北京这边更热闹,滨寿司、寿司郎今年火得不行,在以前回转寿司的基础上做了升级,眼前只有一圈圈转的食物,根本见不着其他人。上海也没落下,除了拉面馆、寿司店,2024年10月开了家“孤独的寿喜烧”,全国首店刚开,不到一年就连开五家,主打的就是“一人食的幸福时光”。

说实话,现在餐饮业不好做,一人食能成风口,甚至倒逼整个行业转型,不是没原因的。全国有不少单身的人,这市场肯定小不了。看着那些一人食餐厅门口排起的长队,换谁是老板,估计都想跟着做。

一人食怎么就火了

这些一人食餐厅能吸引人,真不是说食物有多惊艳,关键是空间设计太懂单身族了。自己吃自己的,想慢慢嚼就慢慢嚼,想刷手机就刷手机,不用在意旁边陌生人的眼光,连不小心对视的尴尬都没了。

上班已经够累了,吃饭本来就是想放松下,要是还得顾及别人,那不是找罪受吗?以前总觉得聚餐是社交机会,现在好多人觉得聚餐是心理消耗。比如为了不让老板不高兴,勉强跟着去吃饭;或者为了面子,硬着头皮选贵的餐厅,这些事儿想想就累。

这种心态其实就是“社交理性”,一个人吃饭能避免不少精力消耗的隐形成本,不用管别人怎么看,自己舒服最重要。如此看来,不是餐厅先带动了风潮,是先有了这种消费需求,餐厅只是刚好接住了而已。


为啥不爱一起吃了

以前中国社会特别讲究围一桌吃饭,饭桌上能谈事儿,大家聚在一起图的就是热闹,“团圆饭”更是家庭和谐的象征。但现在不一样了,越来越多人不爱凑这个热闹。

我翻过去的资料看到,王学泰在《中国饮食文化史》里说,两汉之前的上古时代,大家都是一人一鬲的分餐制,后来才慢慢变成合餐制,这跟家族制度越来越稳固有关系。那时候一家人要是一起吃饭都不开心,那关系肯定出问题了。

可现在呢,太多年轻人反感酒桌文化了,所谓“不醉不欢”,说白了就是服从性测试,明明不想喝,还得硬着头皮喝,就为了让对方高兴。就连春节的团圆饭,表面上一团和气,桌上年青人大多低着头玩手机,根本没多少交流。


我老家还有个情况,以前老一辈为了表示客气,总爱给客人或晚辈夹菜,现在年轻人特别反感。一是夹过来的菜不一定爱吃,二是卫生观念不一样了,怕筷子上有病菌,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特别别扭。

这两年公筷、分餐成了更现代的方式,就连火锅都变了样,以前都是一群人围着一个大锅涮,现在一人一个小火锅的店生意特别好,这其实就是大家心态变了的证明。

一人食好还是坏

说起来,吃饭这件事在任何文化里都不简单,和谁一起吃,往往能看出谁被接纳、谁被排斥。《权力的餐桌》里直接说,“餐桌的艺术是一种统治的艺术”,围绕着吃能做决策、显势力,还能论资排辈,吃饭都成了细致的政治工具。


国外也有类似的情况,古希腊的时候,聚餐是为了加强群体团结,能坐一起吃的都是平等的公民,妇女、外国人、奴隶和孩子都被排除在外。他们觉得城邦得经常办宴会,公民之间的信任得在吃饭喝酒时培养。那时候一个古希腊人不能独自吃饭,要是拒绝聚餐,就等于拒绝公共活动。

亚里士多德还提过亚平宁半岛上的Oenotriens部落,说这些人单独吃饭,吃饭时间也不固定,没什么团队意识,在他眼里这些人就是光填饱肚子,没学会过城邦生活。反过来,法国国王从15世纪起就独自用餐,因为没人能跟他在餐桌上平起平坐。印度锡克教的分餐仪式更特别,大家一起吃一种用圣面、黄油和鸡蛋做的糕饼,这样就能摆脱种姓限制。

现在国内的一人食风潮,其实是从日本传过来的,那种独立隔间的设计,最早就出自日本的一兰拉面。还有本漫画叫《孤独的美食家》,讲的是一个中年男人喜欢独自找美食,1994年推出后特别火,还改成了短剧和电影。

日本社会学家荒川和久说日本是“超单身社会”,这种情况比中国早不少,日本人本来就不爱“麻烦别人”,加上日本餐馆大多店面小,放不了几张大桌,一人一桌的设计既满足了顾客需求,店家还能多赚钱,一举两得。

这种风潮能在中国落地,跟个人主义兴起关系很大,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那些觉得社交是负担的人,特别喜欢一人食。以前大家总怕融不进集体,现在有的大学生跟舍友都很少说话,就睡前问一句能不能熄灯。

毫无疑问,个人权利意识起来了,大家越来越怕别人侵犯自己的边界,也怕亲密关系里的操控和伤害,所以一个人待着反而更舒服。但老实讲,一人食也不是全好,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长期一个人吃饭,难免会觉得孤独。

《孤独传》里说,除了一起做饭、吃饭能带来归属感,安慰进食还能带来身体上的归属感。跟喜欢的人一起吃饭,不光能吃饱,还能让精神、情绪都更健康。要是为了摆脱社交负担,偶尔一个人吃饭放松,这是“积极孤独”;但要是长期一个人吃,没了人际联结,那就是“消极孤独”,反而不好。

其实大家的需求都差不多,现在生活节奏快,既想不用应付社交,一个人清静地吃点好的,宽慰自己;也想跟好朋友、伴侣一起分享美食,那种开心是一个人吃饭比不了的。一人食的兴起,不是说传统合餐制不好,而是给了大家更多选择,能按自己的节奏吃饭,这才是最关键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9

标签:美食   餐桌   社交   经济学   孤独   密码   城市   日本   餐厅   寿司   风潮   中国   隔间   团圆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