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兴撅臀致曾凡博重伤:防守陋习还是主观恶意?

在CBA半决赛北京对阵山西的比赛中,刘传兴因防守曾凡博时的一个撅臀动作导致后者重伤离场,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其动作是否带有主观恶意的激烈争论。结合多方报道与比赛细节,我认为刘传兴的动作更可能是防守习惯不规范和身体控制能力不足的体现,而非蓄意伤人。

素材来源于网络

从慢镜头回放看,刘传兴在防守曾凡博时确实存在“撅臀”动作,导致后者空中失衡后脑着地。这一动作的危险性毋庸置疑,但若分析其防守习惯,刘传兴本赛季防守动作屡受质疑,如对王少杰的恶意犯规及对陈盈骏的伸腿绊人,均暴露其防守时身体控制不足的问题。

素材来源于网络

在曾凡博起跳瞬间,刘传兴横向移动中撅臀,可能是调整重心时的本能反应,但缺乏经验的球员在高速对抗中难以精准控制动作。此外,他未如其他球员般蜷缩身体保护进攻球员,显示出“只防球不护人”的粗糙防守习惯,而非主观恶意。这反映出他在防守时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及保护意识均有待提升。

素材来源于网络

关于刘传兴的防守动作,存在两种观点。支持者认为,他赛后立即道歉的态度值得肯定,且其职业生涯并无“恶汉”前科,加之篮球对抗中身体接触难以完全避免,尤其对于身高体壮、移动较慢的大个子球员,防守动作更容易变形。

素材来源于网络

然而,反对者则强调其动作的累积风险。裁判丁佳宁指出,移动至腾空球员下方造成接触,无论意图如何,至少应判违体犯规。刘传兴本场对周琦的拉拽被判违体,但其他危险动作仅以普通犯规处理,这种裁判尺度的不统一,客观上纵容了不规范动作的重复出现。

素材来源于网络


刘传兴的防守问题,本质上暴露了CBA在球员培养和赛场管理上的短板。首先,国内球员从小缺乏系统的落地保护和安全防守训练,导致习惯性动作隐患长期存在,例如NBA球员常主动扶住对手以避免重伤,这种意识在CBA赛场却鲜见。

素材来源于网络

其次,裁判对危险动作的宽松判罚,如本场仅吹普通犯规,无形中传递了“结果重于过程”的错误信号,使球员缺乏改进动作的紧迫感。

素材来源于网络

最后,山西队大比分落后时球员情绪失控,刘传兴的多次犯规恰发生在球队心态急躁阶段,说明球员情绪管理能力薄弱,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动作变形的风险。

素材来源于网络

刘传兴的动作固然危险,但将其简单归咎于“故意废人”还有待考量。真正的症结在于CBA长期忽视的动作规范教育与裁判管理漏洞。唯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让球员在激烈对抗中既保持竞技性,又守住安全底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4

标签:体育   陋习   重伤   主观   恶意   刘传兴   曾凡   球员   动作   素材   网络   身体   裁判   守时   山西   危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