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坤从小在台湾高雄长大,1960年出生,那时候家里父母都是老师,父亲在大学教书,母亲在高中上课,环境挺注重学习的。他初中开始接触物理,就对电子电路感兴趣,高中时更沉迷射频和存储那些东西。
大学选了台湾成功大学材料专业,七十年代末毕业,那会儿大学文凭已经算不错了,但他没停步,跑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电子工程博士。读完书后,在英特尔和苹果这样的公司干过,积累了不少芯片设计经验,在硅谷混得风生水起。
其实呢,他一直有心回国发展,2002年辞职回了台湾,先去瑞晶电子当研发工程师,带团队搞出32位微处理器,卖到东南亚甚至欧美,帮公司翻身。话说回来,2008年金融危机一来,瑞晶撑不住,2012年破产,美光公司收购了,还要求陈正坤去美国总部上班。
他去了,但因为身份问题,公司不让他碰核心技术,这事挺憋屈的。三年后,2015年,他跳槽回台湾联华电子,当副总经理,主抓DRAM研发。
很快,他就促成和福建晋华的合作,晋华出钱,联电提供技术,一起搞32纳米DRAM芯片。2016年,这芯片成功问世,中国在存储芯片上终于有了突破,不再完全靠进口。
这步棋走得稳当,中国芯片产业需要这样的人才,陈正坤的经历就是典型,从海外学成归来,投身本土发展。福建晋华作为国有企业,目标是建起大规模生产线,到2025年规划月产能24万片,瞄准20纳米产品。陈正坤2017年2月直接出任晋华总经理,带队推进7纳米工艺研究。
麻烦从2017年9月开始,美光在台湾起诉陈正坤和另外两个从美光跳槽到联电的员工,何建庭、王永铭,说他们窃取DRAM技术机密,用到中国企业研发上。
但起诉书里列的那些指控,没啥硬证据,更多像是猜疑。福建晋华没闲着,2018年1月在福州中级人民法院反诉美光,称其产品侵权,索赔1.96亿元。法院审理后,7月判晋华胜诉,美光部分产品在中国停售。这下子,美方急了。
10月,美国商务部把晋华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挡住技术供应。紧接着,11月1日,美国加州北区联邦检察官办公室以经济间谍罪起诉晋华、联电和三人,包括陈正坤。起诉说他们共谋窃取美光知识产权,用于中国生产。随即发出逮捕令,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全球通缉。
通缉名单上三人照片和描述一放,全球执法网都更新了。这事儿闹大,成了中美科技摩擦的典型案子。美国司法部还想没收用所谓“美光技术”生产的芯片和收益,甚至要求五年监禁。
其实你看,这背后是美国担心中国芯片崛起,拿知识产权当武器。
晋华声明说,一直重视知识产权,没窃取行为,美光就是把晋华发展当成威胁,用各种手段阻挠。中国外交部表态,反对这种行动,保护公民权益。
陈正坤他们三人没在美国,没被捕,继续在国内工作。联电这边,2020年10月在美国认罪,付6000万美元罚款,同意协助调查晋华。2021年11月,联电和美光和解,付了保密金额,撤回相互诉讼。
但对晋华的案子还在拖,检察官证据链有问题,辩方律师指出缺少直接证明窃取的证物。话说回来,这种案子从头到尾,美国就是想用法律手段卡中国脖子,晋华作为国有芯片企业,目标是自力更生,怎能轻易认栽。
拖到2023年12月,美光和福建晋华签全球和解协议,双方撤回所有诉讼,结束六年纠纷。美光发言人说,两公司全球范围内互撤投诉,不再打官司。
和解没公开细节,但这步对美光来说,可能想修复和中国关系,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芯片市场,美光一半中国相关销售受影响。
2023年5月,中国网信办审查美光产品,以网络安全为由禁关键基础设施用,但美光还是在6月宣布投资43亿元在西安扩厂,11月商务部长王文涛会见美光CEO,表达继续投资意愿。
关键转折在2024年2月27日,美国旧金山联邦法院法官马克辛·切斯尼判晋华无罪,检察官没能证明经济间谍等指控。晋华欢迎判决,说一直依法经营,尊重知识产权。这判決结束五年法律战,晋华能正常开展业务。
对个人的指控,随着公司无罪,也没了下文,美国司法部没再追三人通缉,因为证据不足,案子没法推进。陈正坤继续在芯片领域发力,推动晋华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
到现在,这事基本尘埃落定,没新进展。晋华从被列入实体清单,到和解无罪,显示中国芯片产业韧性强。美光市场份额22.8%,三星和海力士领先,但中国企业像晋华,正加大研发投入,目标自给自足。
这种科技争端,本质是大国博弈,美国用出口管制和诉讼,想维持垄断,但中国靠本土人才和技术合作,逐步打破壁垒。陈正坤的经历启示,海外归国科学家是宝贵资源,国家保护他们,才能推动创新。这案子也提醒,中国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避免依赖外资技术。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