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块24瓶!金麦郎每瓶赚2分钱,利润薄如纸,还能撑多久?

最近逛超市总能看到金麦郎蓝标水堆在最显眼的地方,8块钱24瓶的价格标签看得人心里发慌。

要知道现在矿泉水市场利润薄得像张纸,别家都在想办法提价,金麦郎却还咬着低价不放。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两年金麦郎日子不好过,营收从241亿元掉到165.7亿元,足足少了75亿还多,IPO之路走了7年也没个结果。

大家都在琢磨,靠着每瓶两分钱的利润,金麦郎还能扛多久?

金麦郎的故事得从1994年说起,河北龙尧人范献国带着“做老百姓吃得起的好面”的想法,创办了华龙面,这就是金麦郎的前身。

那时候方便面市场基本被康师傅、统一的红烧牛肉面垄断,它们主攻城市市场,包装精致、价格也不低。

华龙面没去硬碰硬,反而把目光投向了农村,包装做得朴素,价格压得很低,再配上“华龙面天天见”这句魔性广告语,很快就占领了县城和乡镇的小卖部,成了下沉市场的“面霸”。

到了2002年,华龙面和日清合作完成升级,正式改名叫金麦郎。

之后推出的“一桶半”方便面,更是精准踩中了打工人“想吃饱”的需求。

比普通泡面多30%的面饼量,价格只高几毛钱,这款爆品直接让金麦郎逆袭,最高时拿下近15%的方便面市场份额,稳稳坐在行业第三的位置。

可范献国很清醒,知道方便面赛道再怎么卷也有天花板,想把企业做大必须开辟新战场。

2010年后,他果断把目光转向瓶装水市场,那时候的瓶装水市场早就“神仙打架”,农夫山泉靠天然水卖两块钱,年销量可观。

怡宝纯净水也站稳了两元价格带,娃哈哈凭着早年积累的渠道优势,在下沉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两元仿佛成了瓶装水行业默认的定价,可金麦郎偏要打破这个规矩。

2016年,金麦郎推出蓝标纯净水,直接把终端价定在一元,比主流产品便宜一半。

这个决定在当时被业内笑称“自寻死路”,毕竟瓶装水的成本摆在那儿,包装、水源、运输、渠道,每一项都要花钱。

但范献国算的是长线账,他想靠极致的成本控制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为了压低成本,金麦郎搞出了一套“抠门到极致”的全链条管控体系。

水源选在河北本地和周边,避开了优质水源地的高昂成本,包装材料从瓶坯到瓶盖全自己生产,砍掉了中间经销商的加价。

物流方面,产品从生产线直接装车运走,省掉了仓储和二次搬运的费用。

更狠的是,他们砸了6000万引进德国克朗斯高速生产线,每小时能产9万瓶水,每秒25瓶的速度把规模化效应拉满,这样一来也摊薄了设备折旧成本。

这套“科技降本+规模增效”的组合拳,还真让金麦郎把一元水做成了生意。

蓝标水整包24瓶的出厂价大概10元,折算下来单瓶四毛二,扣除各项成本后,每瓶净利润刚好两分钱。

别小看这两分钱,当年销量突破100亿瓶时,净利润就能达到2亿多元,成了“薄利换规模”的典范。

那时候的金麦郎,妥妥是下沉市场瓶装水里的“蜜雪冰城”,没人怀疑它的低价逻辑能走多久。

谁也没想到,金麦郎的低价神话没维持多久就遇到了大麻烦,先是对手不按常理出牌。

2024年夏天,瓶装水市场突然掀起价格战,农夫山泉直接把绿瓶纯净水降到9块924瓶,单瓶低至八毛,比金麦郎的终端价还便宜两毛钱。

这对金麦郎来说可不是小事,要知道农夫山泉靠着天然水业务年赚百亿,毛利率高达60%,打低价战纯粹是“降维打击”。

可金麦郎根本没还手之力,蓝标水每瓶净利润才两分钱,再降价就只能亏本卖了。

眼瞅着低价路走不通,金麦郎开始琢磨往高端市场走,2023年推出了高端矿泉水“今矿”。

瞄准三元价格带,本想复制之前凉白开的成功,结果却把高端产品做成了低价促销款,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为了推“今矿”,金麦郎下了血本,在河南、河北搞起“百车战役”,派上百辆货车去终端铺货,还给经销商开出“买一箱送一箱”的优惠。

到了一线城市,虽然没搞这么大力度的买赠,但也默许“4元两瓶”“第二瓶1元”的促销活动。

这种“高端产品低价卖”的操作,不仅没让消费者觉得划算,反而强化了“金麦郎就是便宜货”的认知。

有消费者在超市吐槽:“三元的水还搞买一送一,是不是本身就不值这个价?”

“今矿”失败,根源其实在于缺乏差异化支撑,高端瓶装水市场拼的是水源、品牌和故事,农夫山泉有千岛湖做背书,百岁山主打地下深层矿泉,都有清晰的卖点。

可“今矿”虽然宣传富含矿物质,却没说清具体水源地,也没打造出独特的品牌记忆点。

消费者拿到瓶子,除了看到“今矿”两个字,根本感受不到任何高端感,自然不愿意为它买单。

其实金麦郎在高端产品上也不是没成功过,2016年推出的凉白开,靠着“熟水更适合中国人肠胃”的概念,一度卖出年销100亿的成绩,稳稳站住了两元价格带。

可这个爆款没能形成“复制效应”,之后推出的果茶、苏打水等饮料,要么被蜜雪冰城、元气森林这些对手压制,要么就是口味太普通,消费者不买账,高端之路越走越窄。

现在再去县城的小卖部看看,金麦郎蓝标水虽然还摆在最显眼的位置,8块钱24瓶的价格依旧醒目,但旁边多了农夫山泉的促销堆头,货架上层还摆着怡宝和百岁山。

年轻消费者拿起的,往往不是最便宜的金麦郎,曾经靠低价横扫下沉市场的王者,如今陷入了“低价没利润,高端没人认”的两难境地。

金麦郎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困在了“两分钱利润”的枷锁里。

这些年它一直靠压缩成本维持低价,可这种模式终究有瓶颈,原材料涨价、运输成本增加、人工费用上升,每一项都在挤压本就微薄的利润。

更关键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在变,现在大家买水不只是为了解渴,还看重品质、健康和品牌,单纯的低价已经吸引不了多少人了。

真正的成本领先,从来不是靠压缩品质和品牌价值,而是靠技术创新和供应链优化实现的高效低价。

比如农夫山泉,虽然也打价格战,但人家有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技术支撑,能在降价的同时保证品质。

再看元气森林,靠创新的无糖概念和供应链管理,在饮料市场快速崛起。

金麦郎如果还抱着老一套的成本控制方法,不解决品质和差异化问题,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要想翻盘,金麦郎首先得打破“低价=低质”的标签,可以从水源和品质入手,找一个有辨识度的水源地,加强品质管控,让消费者觉得花的钱值。

其次要打造差异化产品,不能再跟在别人后面跑,得找到自己的独特卖点,就像当年的凉白开一样,用创新的概念吸引消费者。

还要优化品牌形象,通过营销和宣传,改变消费者对金麦郎“便宜货”的认知,提升品牌溢价。

市场永远在变,消费者也在不断进步,靠赚“辛苦钱”的模式终究走不长远。

金麦郎作为曾经的下沉市场王者,有过辉煌的成绩,也有过成功的经验,要是能及时调整战略,或许还有机会走出困境。

但如果继续困在两分钱利润里,不做改变,恐怕真的撑不了太久,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看看金麦郎接下来会怎么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美食   多久   利润   低价   山泉   市场   消费者   农夫   成本   价格   品质   凉白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