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与时尚美食交融,老情怀与新潮流碰撞 南阳老城“新烟火”点燃消费新活力

晚8点的南阳老城区东门十字街(今新华东路与解放路交叉口)是个热闹的所在,闪烁的霓虹与昏黄的路灯交织,林立的传统小吃摊与时尚的冰饮店相邻,身着汉服的少女与拎着咖啡的都市青年擦肩而过……

如果这样不足以让你体会那种反差感,不妨沿着街口继续向解放北路走。也许一开始,熟悉的街道、温暖的光线、老式的面条铺、稍显凌乱的蔬菜摊,让你感觉到的仍是最质朴的老城市井味道,那么复行不到百米后,你的目光一定会被两侧不时出现的店面吸引。“且慢”“野杮”“美食研究社”“不知好傣”“奥拉会客厅”……仅名字,就透着一种时尚感,一个个店面设计也是风格迥异,或是装修“简陋”的怀旧风,或是满墙涂鸦的嘻哈风,或是灰瓦屋顶的古朴风,各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吸引着目光,也吸引着脚步。

不只是解放北路,如今在老城区多个地方,我们都能够看见新与旧的交融、传统与时尚的邂逅。承载着南阳历史记忆的老街巷,正以美食为主、其他新业态为辅燃起时尚的“新烟火”。当旧时光与时尚美食交融,当老情怀与新潮流碰撞,这座城市的历史肌理正被重新激活,并为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如何让老城改造既保持商业活力又不失文化底蕴?如何通过“美食+”模式延伸产业链,打造老城更具吸引力的复合业态?

从修车铺到网红店:老街的烟火气升级

承载着历史沧桑的老城区似乎一向与时尚无缘,中规中矩的小饭店,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面条铺、蔬菜店、糕点铺、药店、小百货店等是最常见的,油坊、被套加工、倒锅铺等老行当散落其中。一度,当人民路、中州大道、新华路等处华灯璀璨、霓虹争艳,处处沉浸于流光溢彩的繁华夜色时,老城区的街巷只是旧时朴素模样——些许路灯伫立街角,间或夹杂着几家店铺透出的白色灯光。大概从2021年起,一些美食店先后落户老城区,新潮的店名、时尚的店面设计,为这片沉寂已久的街巷注入了鲜活的气息。

5月9日晚,从解放北路向南,眼光不由被两侧三三两两的小店吸引。孃孃老火锅外停放着二八自行车,墙上挂着老邮箱,透过木格窗户能看到里边墙壁上旧式发廊、老售票处的情景设计;对面蒸鸡店门头搭着黄背草,老式瓦房上部的三角形侧面在灯光勾勒下颇有意境;名为“且慢”的店,前身其实是老城区一家老修车店,房子是比较破旧的瓦房老建筑,在店主精心设计下,成了一处古风与诗意兼具的甜品冷饮店,坐在店内,抬头不仅看得见房顶瓦片,还看得见月光……

一路向南,从解放路到民主街,咖啡店的落地窗在灰扑扑的老墙间格外醒目,酒咖间的彩色灯光在夜色中摇曳生姿,密室逃脱等游戏商店在夜色中引人注目,即使一些小小的特色美食或甜点店,从名字到装修装饰也显得时尚有趣。从美食店到密室逃脱、庭院民宿、短视频运营等多种市场业态,这些带着时尚味、新潮味的店铺,像星星点点的火种,即使尚未形成较大的规模化效应,也渐渐点亮了老城的局部面貌。

当老城遇见Z世代:古街道的“混搭”叙事

粮油店的簸箕里堆着刚炒的瓜子,卤肉店刚出锅的卤肉热腾腾地溢出浓香,老式糕点铺摆上一大袋一大袋的各色点心,中药铺的木柜台后传来算盘珠子的噼啪声……这些扎根南阳老城数十年的老铺子,曾是古城烟火生活最朴素的注脚。如今,Z世代的闯入,让老城街巷呈现出有趣的“混搭”风。

“90后”张柯在解放路开了数家时尚美食店。学艺术设计的他在店面设计上显然得心应手,将时尚新锐的创意注入斑驳的青砖灰瓦老建筑,裸露的榫卯梁柱、古朴的木桩坐凳与霓虹流光在暮色中悄然共振。张柯是最早在解放北路开时尚美食店的,当时之所以选择解放北路,是因为房租相对便宜,“投资几万元开个店,对年轻人来说压力比较小。以前大家不敢在这儿开,毕竟解放北路人流量少。我开了之后,通过新媒体平台和探店直播宣传,慢慢做起来了,大家便逐步跟进了。以前解放北路七点半就没啥人了,现在凌晨两三点还有酒吧营业。”

有意思的是,老城时尚美食店与新业态从业者,当前几乎是清一色的“90后”和“00后”。当老城遇见Z世代,古街道上的“混搭”风便格外明显。手工麻叶店对面,坐着品味咖啡的时尚青年;倒锅铺的火炉,映红了在串串店大快朵颐的青年脸庞;有“嘭嘭”的弹棉花声,也有打动人心的流行歌曲;有老式小卖店的玻璃柜台及旧货架上的琳琅满目,也有简约雅致的饮品面包店里,色彩与功能分区巧妙组合的陈列美学……

不知不觉中,青砖灰瓦和木格窗棂间,开始流淌外卖接单提示音和短视频探店直播的背景音,就这样,新旧“混搭”在老城共享同一缕晨光,老城与Z世代无声相拥——旧时光的肌理仍在呼吸,新生的商业DNA已悄然编码进它的裂缝。

老情怀与新潮流:老城“赶潮”的更新思考

2021年,南阳解放路历史文化街区和民主街历史文化街区入选河南省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它们是南阳古城的标志和亮点,和老城历史建筑(群)一起成为南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载体。近年来,南阳古城项目备受关注,老街巷如何改造提升也一直牵动着市民的心,老城“赶潮”,也许为老街巷提质更新及激发文旅新活力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5月7日晚,由南阳益博社工中心发起的“孙家楼夜话”曾组织老南阳夜读解放北路,这些“50后”“60后”“70后”“80后”对老城充满感情,对新变化也不乏喜爱。河南知名文保志愿者薛莲说,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当下,老城区注入时尚元素是不可或缺的,也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但更希望强化引导、管理,让更多突出古城记忆的文化元素出现。南阳益博社工中心主任王玉则更关注这些美食店和新业态对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在他看来,这些改变是城市焕新的一面,以新的公共活动空间赋予了老城焕新的意义。

“南阳老街的微更新,特点是年轻人自主开发经营,就地取材,微改造、轻投资、形式新,在店面风格、菜品特点、服务特色上,虽各自单干,但已形成呼应,渐成老街风景。这代表了年轻一代立足南阳古城传统基础,通过一个一个的点,让南阳老城旧貌与新时代的南阳形成‘跨接’。”著名文化学者张兼维说,这种点状、星状微更新,唤醒了人们对南阳老街故事、南阳名人故事的关注,让陈旧的老街飘荡起新时代的烟火气,也为有创意、爱南阳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创业的好阵地。

事实上,国内不少地方都在不断通过激发“烟火气经济”的潜力和活力来带动吃住游购娱,让新商圈不断崛起,让“首店经济”多处开花,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从而拉动消费增长。比如武汉吉庆街通过“留改拆增”扩展发展空间,既保护并发展好非遗资源,又打造潮流消费新业态,既有老字号的烟火,又有新潮流的脉动,让美食文化与民俗文化交汇,成为领略武汉人文风情的最佳窗口;扬州老城区既有老字号的文化积淀,也有时尚元素的注入,时尚餐饮和年轻创业者借助社交媒体的传播,吸引着美食爱好者前去打卡体验……

当前,南阳古城项目正有序推进中,但当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在老城扎根创业,也许,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通过精准植入文创市集或植入轻业态,推进老城老商铺业态调整和文化场景营造,打造街巷联动、文化连片的消费新业态,让文化传承、传统市井生活与现代消费体验相得益彰,从而激发城市文旅新的活力。

全媒体记者 李萍

编辑:辛灵飒 初审:杨东梅 终审:王笑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标签:美食   南阳   烟火   情怀   活力   时光   时尚   老街   街巷   城区   古城   店面   老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