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傍晚,58岁的李阿姨都会在厨房里忙碌,一边翻炒,一边和家人聊天。厨房的烟雾腾腾、饭菜香气,让家有了温度。但最近一次常规体检后,医生的话却让她心头一紧:“您的肺功能有轻度下降,家里厨房常做饭吗?
尤其是用燃气灶的人,要多注意。”李阿姨内心疑惑,自己一直注意开窗通风,怎么还是会被健康问题“盯上”?更让她瞪大了双眼的是在科普讲座上听到的新发现斯坦福大学研究显示,用燃气灶做一顿饭,相当于吸入20分钟汽车尾气的有害气体!

这是真的吗?难道做饭也会“致癌”?很多人只关注油烟,却忽视了身边的“隐形杀手”。很多家庭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燃气灶,你可曾想过,这份熟悉的“温暖”,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风险?
你是不是一直以为,厨房的空气污染主要来自炒菜时的油烟?其实,最新研究证实,燃气灶在点火、使用和关闭的过程中都会释放出多种有害气体,远超我们的想象。斯坦福大学2022年发布的一项研究,监测了美国数百个家庭的厨房空气质量,结论令人震惊:

使用燃气灶时,厨房内一氧化碳浓度可在短短30分钟内升高至室外汽车尾气水平,部分家庭甚至能达到国家室外空气污染警戒线的三分之一!
该研究还发现,厨房内二氧化氮(NO₂)浓度暴增,达到大街上汽车繁忙路段的平均污染水平。
国内复旦大学的实验亦有相似结论:即便只是短时间做一餐饭,厨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甲醛浓度可上升60%-200%,且持续时间远超30分钟的油烟消散期。这些污染物会在家庭环境中滞留,长时间暴露有可能增加呼吸系统及癌症风险。

燃气(如天然气、液化气)在燃烧时不可能完全反应,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甲醛、挥发性有机物等多种有害成分,这些物质被吸入后可直接损伤肺泡,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甚至部分癌变。
美国国立环境健康科学研究院(NIEHS)多次发文警示:儿童和老人更易受到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伤害,相较于成人,他们呼吸系统防御能力更弱。
长期高浓度厨房污染环境会大幅增加呼吸道疾病、心血管事件及部分癌症(如肺癌、鼻咽癌)风险,且相关数据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全球癌症风险因素名单。
很多人善于用“开窗、开抽油烟机”降低风险,真的有效吗?权威数据显示,虽然有部分缓解,但解决率不及人们设想,仅能减少不到40%的有害气体滞留风险。长期暴露,尤其是频繁做饭的中老年人,身体健康或出现以下三方面变化:
慢性咳嗽、气喘、胸闷等呼吸道症状逐渐增多。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每周做饭6次以上的家庭主妇,呼吸系统异常发生率比正常人高出27%。

抵抗力变差,感冒发烧更频繁。空气污染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人体免疫屏障“破防”,受到病毒侵袭的概率明显上升。美国加州一项队列研究提示:家庭主妇因厨房空气污染导致慢性咽炎和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提升18.3%。
肺功能加速老化,癌症风险上升。研究显示:与电磁灶用户相比,长期用燃气灶做饭的人,慢性肺部疾病发生风险提升15.6%,与非吸烟女性肺癌风险翻倍有关。

面对燃气灶做饭不可避免的健康风险,不必“谈灶色变”。专业建议如下,既实用又容易落实:
电磁灶、陶瓷炉等清洁能源厨具。如果厨房空间和经济条件允许,逐步升级替换,比单纯加强通风更彻底减少污染气体。
使用燃气灶时,务必全程开窗+打开抽油烟机,并让其在做饭后额外运行15-30分钟,有效排散“残留气体”。数据表明,即使只多开10分钟,空气中有害物浓度可下降约45%。
使用能效更高、燃烧更充分的燃气灶具,并定期检修,减少“不完全燃烧”的发生。一份国家煤气检测中心数据显示,燃气灶年检合格率高的家庭,空气污染物浓度可有效下降约28.7%。
控制做饭频次及时长,避免密闭空间长时间高火炒制。若家中有老人、小孩或慢性病患者,更应“短时间烹饪+加强通风”。

定期检测家中一氧化碳、甲醛等指标,保证厨房环境安全。相关家用检测仪器操作简便,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国家煤气及检测中心《家用燃气具安全运行规范》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厨房空气污染与呼吸疾病相关性的队列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会《厨房空气污染防护指南》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燃气燃烧对家庭空气的影响研究》
中国疾控中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厨房空气污染流行病学报告》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