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点起床错了?医生建议:过了67岁,起床要尽量做到这5点

早上醒来,第一眼看着天花板,有些人会觉得浑身发懒、脑子不清醒,总想再赖一下床;有些人则猛地一下坐起来,像是闹钟刚炸响那样,手忙脚乱去找拖鞋。

看似只是起床这点小事,但对于67岁以后的人来说,这件事其实不能马虎,甚至有点危险。谁能想到,年纪一大,把一天的开始搞对,竟然和安全、健康都挂上了钩?

医生们一直说:年龄大了,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会变弱,特别是血压和心率年轻人猛地爬起来最多头晕几秒,可老年人这么做,可能摔倒、甚至引发心脑血管问题。

其实不是起得早不好,而是“怎么起”更重要。如果不注意起床这几个细节,哪怕每天定八点起床,也可能是错的。

有时候家里老人一早起来,就抱怨头有点晕,腿也不稳当,大家常常以为是血糖没上来,或是没吃早餐导致的。

其实背后原因很可能是起床太快,让原本就不太灵活的血压调节系统一下子跟不上,结果就供不上血,头晕、心慌自然就来了。

医生建议,起床这事,不能急要慢慢来。像是“醒、躺、坐、站、走”这样的顺序,虽然听起来有点像复读机教的步骤,但确实有道理。

老年人的交感神经活动能力下降得很明显,而这正是负责调节心率和血压的关键机制。

年轻时候一下子坐起来,心跳加快,血压马上补上,但年纪一大,神经反应慢了,血压补不上,心跳也跟着乱。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过了67岁,起床一激动就头晕眼花。特别是早上四五点那会儿,正是心脑血管最“脆”的时候,一激动还真容易出事。

就算没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病的人,也不能太掉以轻心。研究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风险会提高约30%。

这可不是吓唬人。直立性低血压,就是站起来时血压一下子掉下去了它不仅让人头晕眼花,严重时还可能摔倒、骨折,甚至引发短暂意识丧失。

有一项在全国老年群体中进行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约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曾在起床后不久出现过明显头晕症状,其中近40%的人最后被确诊为直立性低血压。

除了血压这个关键点,还有一点也得注意睡醒后的关节和肌肉状态。这年纪一大,很多人都会觉得早上刚醒来的时候腰酸背痛,手脚不灵活,站起来总得扶一把。

其实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叫“早晨僵硬”,在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退化这些常见老年病中都很常见。

强行一下子坐起来,不但风险大,还可能加剧这些关节的不适感,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拉伤或小范围的肌肉撕裂。

医生建议,醒来后可以先在床上躺着动一动四肢,活动一下手脚、转转脖子,让身体逐渐恢复血液循环和神经协调。

这一招其实特别简单,但效果不一般。它能帮助关节润滑液分泌,同时也能激活神经系统,让身体从“休眠”模式过渡到“工作”状态。

有些人觉得醒了就该赶紧下床,浪费时间就是耽误事儿。但对老年人来说,真正的浪费是起得太急搞出毛病来。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就是,清晨起床时心率变快,若这个时候正好情绪也激动,比如一早起来就看新闻、跟子女争吵,心脏更容易承受不住。

有数据显示,在清晨6点到10点,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事件高发时段,占到全天发病率的35%以上。

有人说那就多睡一会儿别早起。可问题不在时间点上,而在方式上。八点起床没错,但不能忽略身体节奏。即使是八点钟,猛地从梦里爬起来照样出事。

更何况不少人有午睡习惯,那午睡醒来的时候,也得注意这些起床细节,不能想着“反正是白天,身体没事”。午睡后的血压调节能力甚至比清晨还弱,一定也得“醒-躺-坐-站-走”走一遍。

另外起床前后喝水这个事儿,也得说说。很多老人一起床就咕咚一大杯水,说是要稀释血液、防止脑梗。这听上去有道理,但要注意水温、水量和速度。

太凉的水刺激胃肠,可能引发胃痉挛;一次喝太多,对肾脏负担也重,特别是有心衰或肾功能不全的老人,喝太快可能加重病情。

医生建议,起床后可以喝点温水,控制在200毫升以内,慢慢喝,不求快。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点是灯光早上醒来别马上睁眼看手机、开大灯,强烈的光线对刚醒的大脑刺激很强,会让眼睛不适、甚至引发头痛。

可以先拉开窗帘,让自然光慢慢进来,或者用弱光的床头灯过渡一下。这不光是为了眼睛舒适,更是为了帮助大脑从睡眠模式过渡到清醒状态。

起床前别急着看手机这个事也不只是说说。

老年人的大脑神经传导本来就慢,早上醒来大脑还在半梦半醒之间,这时候马上看刺激性强的信息,比如新闻、股市、社交媒体,很容易影响情绪,甚至诱发焦虑

而且强光加上精神压力一来,大脑的耗氧量激增,脑供血跟不上也容易出问题。

另外得提提穿衣服和下床的细节。起床后不建议立马站起来换衣服,特别是裤子这种需要抬腿的动作。人在半清醒状态下做这些动作,很容易跌倒。

建议先坐在床边,双脚落地后稳定10秒,再慢慢站起来。很多老年人摔倒其实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家里起床后换衣服时,动作不稳、地板打滑造成的。

和年轻人比起来,老年人需要的是更细致地对待生活里的每一个动作,尤其是早上醒来这个时刻,它可能决定一天的状态,甚至是整个人的安全。

起得对,走得稳,生活也会变得更安心些。起床这五步,虽然听着啰嗦,但确实是让身体更稳妥地从休息状态走向清醒的关键过程。

参考文献:

[1]王桂玲,周建中. 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6):561-565.

[2]朱燕. 老年人起床方式与跌倒风险的关联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4,40(2):115-118.

[3]张雪,杨旭. 早晨起床与心脑血管事件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循环杂志,2025,40(3):211-216.

[4]李红. 影响老年人晨起安全的行为因素分析[J]. 实用老年医学,2024,38(1):88-91.

[5]林建国,杜磊. 起床后喝水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J]. 中国健康教育,2023,39(4):370-37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养生   早上   医生   建议   老年人   血压   低血压   脑血管   身体   老年   大脑   心率   状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