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座县而言,县城既是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又是人口最集中、建设力度最大的区域。
受各县的政策倾斜方向、产业分工、地形、空间腹地大小等不同原因的影响,各县的县城内部也出现了发展情况相对不均衡,甚至区域间有极大反差感的局面。
在商丘市的下辖县中,谁的县城内部有着巨大的“反差感”?
若提及这个问题,那么睢县的县城必然在列。
再具体到县城内部的宏观区域来看,巨大的反差主要体现在城区的南部与北部之间。
睢县县城的“南北反差”程度有多大?
一、城区的城市界面差异巨大,呈现“北部太新,南部太旧”的格局
在睢县,以老城区为起点跨过北湖全力向北发展是近十几年来的真实写照,所以城区向北扩张的区域至今都被称为城北新区,而与之对应的睢县老城虽然没有被冠上南部城区的名头,但在北湖或者睢州大道的“分割”作用下俨然成为了睢县的南半部分城区。
在大力向北扩张建设城北新区的发展模式下,北部城区的整体面貌“新”、南部老城区的界面“旧”就是必然出现的情况。
但对于睢县而言,城北新区与老城的城市界面反差并非一般的大,其格局完全可以用“北部太新、南部太旧”来形容。因为新区展现的是近十几年的建设成果,区域内的整体功能布局、建筑风格、城市道路等方面自然更多样更完善。而老城区不仅不是网友想象的那种遍布老旧小区的界面,反而是以民房、城中村、棚户区为主要分布形式,即便是如今被称为“老破小”、“老房子”的老旧小区都很少。
假如睢县老城区的建筑是以4-6层的老旧小区为主,辅以零散的高层住宅,那么与新城区的反差同样会有,但反差感并不会像城中村与高楼大厦相比那般巨大。
而睢县的老城区之所以会以民房、城中村为主,是因为睢县的工业化起步时间相对太晚,这使得当地无法在设县初期就通过产业积累获得可观的税收和外来人口,从而无法通过大规模拆迁来建设城市化的居民区和其他配套设施。
二、睢县城北新区既有居住区,又是产业资源的高度集中区,而南部的老城只以居住功能为主
对睢县而言,县里将县城向北扩张并非一味地修路、建城市居住区,产业的培育和招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其实是在同步进行的,而位于泰山路西北的睢县产业集聚区(现睢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是载体。
在县城北部,不仅有着以“城北新区”为载体建设的大规模居住区及配套的学校、医院,甚至行政部门,更有以县级资源和睢县高新区自身资源培育、招引的制鞋、电子信息、食品等企业。
反观南部的老城区则只以生活居住功能为主,居住区、学校、医院、商贸载体等才是主要配置。
三、城市化建成区规模,北部城区后来居上
与睢州大道以南的老城区相比,北部城区的发展既有县级资源的注入与推动,也有睢县高新区自身的资源注入,所以城北新区、睢县高新区的扩张速度、变化程度、城市化建成区规模都优于老城区。
特别是在具备城市化特征的建成区上,北部城区(城北新区+睢县高新区)的在过往十余年的大基建时代中实现了快速提升,目前已大致形成了南至睢州大道、西至睢水北路、东至迎宾路、向北突破黄河路的建成区范围。
相比之下,老城区北至睢州大道、东至迎宾路、西至西环路、南至国道343的空间范围就相对小了不少。再加之城中村、棚户区等并不属于城市化建成区的范畴,所以在剔除规模庞大的城中村、棚户区后,睢县老城区的城建区规模进一步大打折扣。
更新时间:2025-09-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