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南安这位闽海英豪为何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

当泉州湾的货轮

鸣笛驶过古刺桐港遗址

300多年前那艘悬挂着

“国姓爷”旗帜的战舰

仿佛仍在海峡的波光里留下剪影


郑成功塑像(戴仲达 摄)



民族英雄郑成功

率部驱逐荷兰殖民者

收复祖国宝岛台湾

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以及开发建设台湾

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南安与台湾两地

郑成功留下丰厚文化遗产

是海峡两岸

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见证

相同的姓氏

镌刻着家族的烙印

相通的文化

构筑起原乡的坐标

这份植根于两岸同胞心中的

成功精神代代相传



受封延平创勋业


郑成功,原名森

字明俨,号大木

是石井郑氏的第十二世孙


他从小才思敏捷、聪明过人

15岁即考中南安县秀才

明崇祯十一年

15岁的郑成功

作为廪生入南安县学

后来又到南京国子监学习一年


崇祯十七年

风雨飘摇的明王朝宣告灭亡

江南人民自发的抗清斗争

激发了郑成功的

报国之志与民族气节


隆武元年八月

父亲郑芝龙带郑成功晋见隆武帝

隆武帝对其才华感到惊异

赐姓朱,改名成功

并授御营中军都督职

掌尚方剑,仪同驸马

史称郑成功为“国姓爷”


延平王祠留存的石碑



隆武朝宣告灭亡后

郑成功因拒绝受降

与其父分道扬镳


隆武二年十二月

郑成功闻报父亲被挟持北上

又得母亲殉难的噩耗

悲愤万分

郑成功决然起兵抗清

以“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的名义

招揽人才、扬帆入海

郑成功率师转战东南沿海

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抗清斗争


永历十三年

郑成功兵临南京城下

这是其抗清事业中最辉煌的时刻

同年

郑成功正式受封延平王


小朋友细心观看郑成功纪念馆里的碑文



复台壮举留史册


福建的海洋基因

与家国大义紧密相连

郑成功正是这一传统的集大成者——

他以石井古镇为起点

带着闽南人

“爱拼敢赢”的闯劲扬帆出海

最终以“开辟荆榛逐荷夷”的壮举

将海洋抗争精神推向巅峰


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

郑成功严厉驳斥了荷兰殖民者

严正指出

台湾岛主权一向属于中国

不允许任何外国人

或者外国势力侵占

最终

经过数轮战斗与谈判

荷兰殖民者宣布投降

沦陷38年之久的宝岛台湾

从此回到祖国的怀抱


航拍郑成功纪念馆( 李想 摄)



在打败荷夷

收复台湾后

郑成功采取一系列措施

大力开发台湾

为振兴台湾经济而殚精竭虑

他征服海洋的气概

也深深根植于两岸人民的心中

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子孙


成功精神永流传


作为海峡两岸

共同推崇的杰出历史人物

300多年潮起潮落

郑成功精神

早已融入两岸血脉

台湾岛上遍布的郑成功史迹

与南安故里的宗祠陵墓遥相呼应

构成跨越海峡的文化坐标


自2010年首届

泉州·南安郑成功旅游文化节

举办以来

南安已连续举办

8届郑成功文化节

及5场主题纪念活动

共有来自台湾各界代表

和郑成功信众1万多人共襄盛会

两岸围绕郑成功

进行文体交流已成常态化

每年数万台湾信众跨海谒祖

不仅是对先贤的追思

更是对

“两岸同根、海洋同源”的集体认同


南安市武荣公园郑成功钟楼(资料图片)



历史与当代的传承

文化与经济的碰撞

使郑成功精神

如海洋宝珠般熠熠生辉、历久弥新


来源:泉州发布、福建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2

标签:历史   南安   符号   时空   传奇   文化   台湾   延平   两岸   殖民者   泉州   荷兰   海洋   精神   宝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