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毁约”,中国核电却笑了!看核能巨头如何借势破局!

在赚钱的赛道上,核能领域的潜力可谓超乎想象。核能赚钱,不是不法之徒的疯狂行径,而是凭借核电项目的稳步推进。曾经国家能源局局长就指出,出口一个核电站相当于出口100万辆汽车,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并且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国核能出海的布局宏大,正逐步在全球能源市场崭露头角,然而,这一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核电出海受阻,英国上演 “闹剧”

中国核电项目出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我们深知其意义,西方世界也看在眼里。但有些国家却妄图阻拦我们的发展。2022年底,英国宣布将中广核排除在英国塞兹维尔C核电站项目之外,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一行为发生在英国宣布要在2050年前新建7座核电站的宣言之后,典型的 “饭还没吃上就打厨子,经还没念完就骂和尚”。这不禁让人思考,中国核能出海会因英国这波行政手段而受阻吗?我们又有怎样的反制手段呢?

其实,中国核电出海的步伐并不会因此而停滞。英国这一做法,反倒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阿根廷在看到这一幕时,或许会想起马岛战争,感慨大不列颠如今的 “拉胯”。而中国则会发现,英国的这一行为恰好成为了一个反面教材,让买家秀、卖家秀和翻车秀都凑齐了,这无疑会让中国核电在未来的出海之路上更加顺畅。

“双龙出海”,技术与成本双领先

中国核电出海有 “双龙出海” 的称号。“大龙” 华龙一号,实力非凡。9套华龙一号就相当于一个三峡大坝,它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在设计、燃料、设备建造、运营维护等各个领域都实现了自主掌控。华龙一号不仅能抵御大飞机的冲撞和9级大地震,还成功降低了首堆机组的成本,与国外同类工程相比,成本仅为七折。技术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成本上全球领先,充分展现了中国核电的性价比优势。

华龙一号航拍

“小龙” 玲珑一号同样不容小觑,它是多用途模块式小型核反应堆,具有小型化、模块化、一体化的特点,建设周期短、部署灵活,可作为清洁的分布式能源。别看玲珑一号个头小,它可是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审核的小型堆,技术含量极高。这一大一小的组合,能够满足不同国家的多样化需求,为中国核电出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多元盈利,核能出海的财富密码

核电项目的盈利模式十分多元。以华龙一号出海的第一站巴基斯坦为例,巴基斯坦引进了两套华龙一号机组,即卡拉奇核电站工程2号机组和3号机组,目前都已商业化运行。这两套机组造价96亿美元,其中65亿美元贷款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供,即便不赚利息,这也是近百亿级别的大生意,这是第一波盈利。

图为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机组

核电项目还有众多周边产业。中核集团总经理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出口一套华龙一号,还能带动70亿的核电装备走出去,这是第二波盈利。而且,核电项目并非一锤子买卖,还有售后服务、核燃料供应、技术检修、易耗件更换等业务。用商业领域的说法,卖打印机是小头,卖油墨才是大头。整个全寿期一套华龙一号还能赚1000亿人民币左右,这是第三波盈利。

此外,华龙一号在拉动国内产业和经济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涉及国内5300多家设备供应商,各种组件共计6万多套设备。每套华龙一号机组全寿命期内能在国内创造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产值,并且提供超过15万个中高端就业岗位。

战略意义,开启产业发展正循环

核能出海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通过与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国家的合作,中国可以用他们的钱进行技术迭代、产业健全和人才培养,为未来赚更多的钱做准备。一旦进入这个正循环,中国的核电产业链将更加稳固。

与其他承包商相比,中国核能出海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例如,阿根廷的第一个核电站阿图查1号用的是德国西门子重水堆技术,第二个核电站恩巴尔塞采用的是加拿大坎杜6号重水堆技术。当阿根廷因对不扩散核武条约有不同看法时,德国要求对阿图查1号进行全面监管,美国要求介入加拿大和阿根廷合作的核电站项目,还不让加拿大在阿根廷开设重水生产厂。而中国核能出海则纯粹是为了赚钱,没有这些额外的限制,因此受到了众多国家的欢迎。

英国 “失算”,中国核电迎来新机遇

英国在核电发展上可谓是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英国搞出了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电站,并以此为模板批量建设了很多,但由于一直没有进行迭代升级,如今绝大部分核电站都到了设计寿命开始退役。到2025年,英国将只剩下一个核电站。英国核电产业官员自己都承认,英国在核电发展上停滞了20年,青黄不接。于是,英国开始寻求外部合作,技术找法国,资金找中国。

2016年,在伦敦举办的第五届英国民用核能展览会上,中法联手成为焦点。展会上主要讨论的欣克利角C项目,将满足英国7%的用电量。当时签订的是一揽子协议,一共三个核电站项目,包括欣克利角C、塞兹韦尔C 和布拉德韦尔B。在欣克利角C项目中,中国主要是财务投资,目标是后面的塞兹韦尔C 和布拉德韦尔B项目。在布拉德韦尔B项目中,原本计划使用华龙一号,且由中广核主导。

然而,英国如今将中广核排除在塞兹韦尔C项目之外,这一做法看似给中国核电出海制造了障碍,实则不然。从经济角度看,中国在第二项目中的20%股份,英国政府要买回去,中国本来就是财务投资,不会亏损,只是无法在第三个项目中获取更多利益。但从样板领域来看,英国继续选用法国技术,很可能会感受到 “法国速度”。

同样采用法国技术的芬兰奥尔基托洛3号机组和法国国内的弗拉芒维尔3号机组,都出现了严重的工期延误和成本超支问题。而中国的华龙一号则打破了三代核电首堆必拖期的魔咒,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2号和3号机组都能按时建成投产。英国的这一决定,让买家秀和翻车秀形成鲜明对比,为中国核能出海的宣传增添了一个有力的案例。

全球布局,未来可期

除了巴基斯坦和阿根廷,中国核电在其他国家也取得了积极进展。肯尼亚和中国核工业集团达成了合作协议,对玲珑一号特别感兴趣;南非也和中国签订了核电合作框架协议,在2024年前完成新核电厂招标采购工作,装机容量相当于两套半的华龙一号,是个大单子。如果能在未来10年之内与肯尼亚、南非谈好项目并破土动工,这两个曾经的英国殖民地将抢先一步,比英国更早完成核电项目。

回顾历史,44年前,法国电力集团作为技术总负责,帮助中国修建大亚湾核电站。当时,中国为了培养核电运行和管理人才,派出110多名工程师前往法国学习,这些人被称为 “黄金人”,因为一个工程师的培训费就高达130万法郎。如今,中国已经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过程,形成了完整的核电产业链,与法国从师徒关系变成了合作伙伴。虽然中国核电在英国遇到了一点挫折,但这也给了中国一个机会,让法国技术和中国技术在不同国家同时进行建设,让世界见证中国核电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中国核电出海虽然面临着诸多层面的博弈,但凭借领先的技术、低廉的成本、优质的配套服务和按时交付的能力,中国核能项目必将在全球市场上硬核地赚取财富,为中国的能源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做出重要贡献。

文本来源@曹小灵比比叨的视频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核能   核电   英国   中国   巴基斯坦   阿根廷   核电站   法国   机组   巨头   项目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