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俄印做出选择,特朗普意识到大事不妙,下令:对中国先退两步

中美关税战已经打了3个多月了,到7月9日,90天的暂停期就会结束,最终中美谁是赢家就会摆到桌面上。而现在,让美方相当头疼的点在于:在刚刚过去的几天里,俄印日韩都已经做出了选择。这一切,都让特朗普意识到大事不妙。

日本:汽车关税谈崩后,转身拥抱中国市场

在中美关税战进入白热化的2025年,日本这个美国传统盟友的选择却让特朗普始料未及。日美围绕汽车关税的七轮谈判彻底破裂,美方坚持对日本汽车征收25%关税,而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明确表示“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这种僵局背后,是日本汽车产业的生死存亡。

面对美国的强硬,日本悄悄调整了战略重心。2025年6月,中日机器人产业合作对接会在浙江平湖举行,日本企业松下、发那科与中国机器人公司签署了价值23亿美元的合作协议,重点开发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这只是冰山一角:2025年前4个月,日本对华投资同比暴涨74.2%,创历史新高,半导体设备、新能源材料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开始默许企业通过第三国渠道规避美国关税——例如马自达将部分零部件生产线转移到越南,再通过中越供应链进入中国市场,这种“曲线救国”策略让日本汽车对华出口在2025年上半年逆势增长9%。 日本的这种“脚踏两条船”策略,本质上是对美国贸易霸凌的无声反抗。当特朗普在G7峰会期间再次施压时,日本首相石破茂罕见公开表态:“亚洲供应链的稳定比单一市场更重要。”

韩国:半导体“押注”中国,汽车产业暗度陈仓

与日本相比,韩国的选择更加直接且具有战略意义。当美国要求韩国在半导体领域“选边站”时,三星和SK海力士用行动给出了答案:2025年6月,SK海力士与中国太极实业签署价值80亿美元的后工序服务合同,将南京工厂的NAND闪存产能提升40%,并计划引入最先进的176层堆叠技术。

与此同时,三星西安工厂启动二期扩建,目标是将每月晶圆产量提升至30万片,占其全球产能的50%以上。这种“把鸡蛋放在中国篮子”的策略,让韩国半导体对华出口在2025年第一季度增长22%,远超对美出口的3.1%。 在汽车领域,韩国同样展现出灵活身段。尽管美韩围绕25%汽车关税的谈判陷入僵局,但现代汽车却在2024年底与北汽集团签署10.95亿美元合资协议,联合开发新能源车型。

这种“表面谈判、暗中合作”的策略,让韩国汽车在华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4.7%回升至2025年的6.3%,而对美出口则因关税预期下降19.6%。更具深意的是,韩国政府推动的“绿色新政”中,超过60%的新能源补贴流向了在华设厂的企业,这种政策倾斜实际上是在为应对美国关税做准备。

韩国的这种选择,与其经济结构密切相关。2024年韩国对华贸易额达2.33万亿元人民币,超越日本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关键产业对华依存度超过60%。当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切断这种联系时,韩国企业用脚投票——2025年上半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4%,其中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占比超过70%。

俄罗斯:能源“大动脉”绑定中国,贸易结算去美元化

在中美关税战的棋盘上,俄罗斯的选择最具颠覆性。2025年5月,普京访华期间签署的4000亿美元天然气协议震动全球:俄罗斯以每千立方米350美元的价格向中国供气30年,价格比欧洲市场低7.9%,且全部采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

这不仅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里程碑,更是对美元霸权的一记重锤——2025年上半年,中俄本币结算比例已达86%,彻底改变了过去以美元为主的结算模式。 这种深度绑定,在其他领域同样显现。2025年5月签署的《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联合声明》中,双方明确将数字经济、北极开发、航天技术列为合作重点,并交换了20多份具体合作协议。

俄罗斯的选择,本质上是对美国制裁的绝地反击。自2022年西方对俄实施全面制裁以来,俄罗斯对华出口额增长320%,其中能源占比超过70%,而中国对俄投资则在2025年突破500亿美元,重点投向矿产、农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这种经济结构的重塑,让俄罗斯在中美关税战中彻底倒向中国。这种“去美元化”进程,不仅削弱了美国的金融霸权,更让中俄在经济上形成命运共同体。

印度:摇摆中的“骑墙派”,最终玩火自焚

相比之下,印度的选择充满矛盾与风险。当美国要求印度在关税战中配合施压时,莫迪政府一方面试图通过让步换取贸易协议,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中国市场。2025年4月,印度宣布对进口钢铁征收12%临时关税,其中90%针对中国产品,试图以此向美国示好。

然而,这种短视行为立即招致中国反制——2025年5月,中国对印度氯氰菊酯加征最高166.2%的反倾销税,直接冲击印度农业出口。 在关键的农业领域,印度划出的“红线”让美印谈判陷入僵局。美国要求印度开放乳制品、转基因作物市场,而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明确表示“农业是印度的立国之本,绝不让步”。这种立场背后,是印度农村选民的政治压力——莫迪政府若同意美国要求,可能失去3亿农民的支持,这在2024年印度大选中已被证明是致命风险。

与此同时,印度对中国的依赖却在加深:2025年上半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医药中间体、电子元件同比增长18%,而对美出口仅增长2.3%。 印度的这种摇摆,最终导致其在中美博弈中两头落空。当特朗普政府意识到印度无法成为“亚洲版英国”时,2025年6月宣布将印度从“发展中国家”贸易优惠名单中剔除,对印度300亿美元商品加征26%关税。这种局面,让印度成了中美博弈的牺牲品。

特朗普的“退两步”:大势已去的无奈之举

当日韩俄印的选择逐渐清晰,特朗普政府终于意识到大事不妙。2025年7月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对华“对等关税”中24%的部分暂停加征90天,并取消91%的已加征关税。这种“退两步”的妥协,本质上是对全球供应链现实的承认,美国企业无法承受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

更关键的是,美国盟友的“背叛”让特朗普失去了谈判筹码。当日本在机器人领域与中国合作、韩国在半导体领域深度绑定、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彻底倒向中国时,美国试图构建的“对华包围圈”土崩瓦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财经   不妙   中国   三星   印度   美国   关税   日本   韩国   中美   俄罗斯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