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冬天,当《繁花》里黄河路的霓虹灯照亮千家万户时。
没人想到这场关于上海弄堂的怀旧叙事,会在两年后撕开影视行业最隐秘的疮疤。
9月的某个深夜,一段夹杂着切菜声的录音突然在社交平台炸开!
将王家卫、秦雯、靳东、陈道明等名字卷入舆论漩涡。
那些藏在台词背后的真实人性,比剧中任何商战戏码都更惊心动魄。
程骏年作为《繁花》前期责任编辑,这个月薪3000元的年轻人,终于决定用最激烈的方式撕开真相,曝光三段尘封已久的录音。
第一段录音里,程骏年正在向秦雯讲解“宝延风波”的历史细节。
从“过江龙北伐上海滩”到“沪深争证券大哥”,他的声音里带着熬夜整理资料的沙哑。
秦雯的回应却显得漫不经心:“观众看不懂这些专业术语,你写简单点。”
背景里偶尔传来咖啡杯轻叩桌面的脆响,仿佛在为这场鸡同鸭讲的对话打着节拍。
第二段录音更具爆炸性。
王家卫的声音清晰可辨:“秦雯写感情戏还行,但故事主干得靠程骏年搭框架。”
这句话像一把利刃,直接剖开了《繁花》创作的真实肌理。
当秦雯凭借“102万字剧本”站上白玉兰奖领奖台时,没人知道那些核心情节,其实早在2019年就由程骏年以《乱世佳人》为名完成初稿。
最具戏剧性的当属第三段录音。
背景里的切菜声此起彼伏,程骏年正在厨房为剧组准备晚餐。
秦雯的笑声突然响起:“靳东当年说诺贝尔有数学奖,这事你知道吧?”
王家卫轻哼一声:“陈道明跟他有点像,都爱装文化人。”
秦雯压低声音:“陈老师推荐我看美学书,结果自己根本没读过,就为了发朋友圈显摆。”
这段调侃,让两位德艺双馨的老戏骨瞬间跌落神坛。
随着录音曝光,《繁花》的创作脉络逐渐清晰。
程骏年自2019年起就开始筹备剧本,为还原90年代商战细节,他自费购买《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等专业书籍,采访退休股民和外贸从业者,光笔记就写满三大本。
2020年加入剧组后,他不仅要完成编剧工作,还要兼任王家卫的生活助理,凌晨三点煎牛排、饭局上替导演挡酒、生病时被质问“你想从我这儿得到什么”。
与程骏年的呕心沥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雯的“高光时刻”。
2024年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上,眼含热泪感谢王家卫:“这部剧让我真正理解了上海的魂。”
没人知道,她口中的“102万字剧本”,实际增量仅8.7万字,大部分是对程骏年初稿的格式调整。
更讽刺的是,程骏年最终只在片尾字幕中获得“前期责任编辑”的头衔,而秦雯的名字却赫然出现在“编剧”一栏。
这场创作权之争,折射出影视行业的残酷现实。
正如程骏年在长文中写道:“我就像《繁花》里的小宁波,拼尽全力搭建舞台,却永远站不上聚光灯下。”
这种“新人搭框架、名人摘桃子”的潜规则,在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录音曝光后,《繁花》剧组迅速发布声明,强调“片尾两千人署名是对所有创作者的致敬”,却对程骏年的核心诉求避而不谈。
秦雯则委托律师起诉程骏年诽谤,坚称剧本为原创。
这场博弈很快演变成全民狂欢,网友们分成两派:一派力挺程骏年,要求“还编剧一个公道”;另一派指责其“侵犯隐私”,认为“艺术创作本就是集体智慧”。
争议背后,是公众对影视行业的深度反思。
当王家卫为追求“完美镜头”让胡歌拍一场戏86遍时,这种“工匠精神”被奉为圭臬。
但当程骏年因超负荷工作患上渐冻症时,得到的却是一句“你想得到什么”。
这种双重标准,让“艺术至上”的光环蒙上阴影。
正如影评人毛尖所言:“《繁花》教会我们要尊重每个角色的命运,却忘了尊重创作者的命运。”
更令人寒心的,是录音中暴露的人性复杂。
秦雯在公开场合尊称陈道明为“校长”,私下却嘲讽其“装洋气”,王家卫口口声声追求艺术却默许对底层创作者的压榨。
这种表里不一,让观众对影视圈的“人情世故”有了新的认识。
其实在娱乐圈,《繁花》风波并非个案。
近年来,编剧维权事件频发:2023年,编剧金媛媛起诉制作方要求支付稿酬,2024年某网剧因频繁更换编剧引发署名权纠纷。
这些案例揭示出一个残酷现实:在制片人中心制的影视行业,编剧尤其是底层编剧,往往处于食物链的最底端。
“定制剧”“比稿”等模式,让编剧沦为资本的打工者,甚至出现“一个项目换16个编剧”的荒诞局面。
面对这种困境,程骏年的维权显得尤为悲壮。
这个身患渐冻症的年轻人,在录音最后哽咽着说:“我只是想让我的孩子知道,爸爸写的字也值得被看见。”
这句话,道出了无数底层创作者的心声。
《繁花》风波的最终走向尚未可知,但它无疑为影视行业敲响了警钟。
要打破这种“新人卖命、名人获利”的恶性循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当我们在为《繁花》中阿宝的商海沉浮喝彩时,不应忘记那些在幕后默默耕耘的创作者。
正如程骏年在长文中写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朵花,只有给予它阳光、雨露和尊重,才能真正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这场风波或许正是一个契机,让我们重新审视影视行业的价值取向,让每一个为艺术付出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在这个喧嚣的娱乐圈,《繁花》的争议终将平息,但关于创作权益的讨论永不应停止。
因为,只有当每一个创作者都能挺直腰杆说“这是我的作品”时,中国影视才能真正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