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作为三国圣地,可谓名闻遐迩,不过初次拜访的人,在导航指引下来到目的地,一眼看见正门上“汉昭烈庙”四个大字赫然在目,不禁心存疑窦:莫非,走错了地方?
蜀汉章武元年四月丙午日(公元221年5月15日),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武担山登基称帝 ,国号“汉”。与此同时,作为皇帝最后归宿的惠陵和祭祀用的昭烈庙也破土动工。三年后,刘备高举为弟报仇的大旗,起兵伐吴,誓要夺回荆州,不料陆逊在夷陵的一把大火,不但让这位枭雄损兵折将、铩羽而归,而且耗尽了他最后的生命。四月,败退至永安宫(今重庆奉节)的先主,在将蜀汉江山和儿女托付诸葛亮后,带着无尽的遗憾,溘然长逝,于八月归葬惠陵。
倏忽一十三载后,身负托孤之重的诸葛丞相,五伐中原挺进五丈原,奈何天不假年,在萧瑟刺骨的秋风中,留下“悠悠苍天,何薄于我”的感慨后,撒手人寰,后人遵照遗愿降其葬于勉县定军山脚。又过了二十九年,或许是念及相父“鞠躬尽瘁”的操劳,或许是感觉国运艰危却无忠臣良将,刘禅下诏在武侯墓旁,建庙纪念。同年,邓艾偷渡阴平,刘禅降,蜀汉亡。
是的,你没有看错,刘备和孔明二人最初的陵庙,分别在成都和勉县,天子镇国都、良将守国门,一南一北,相距千里。三国以来,全国共建十四座武侯祠,现今共存七座,除成都和勉县外,尚有孔明读书躬耕的南阳、献计出山的隆中、受命托孤的白帝城、南征路上的保山和北伐途中的礼县。其中,勉县建祠最早、且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故称“天下第一武侯祠”,而成都则规模最大、最负盛名。
南北朝时期,后人终于在惠陵和汉昭烈庙不远处,为诸葛丞相兴建武侯祠。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蜀献王朱椿对武侯祠和汉昭烈庙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和整合,废除原在昭烈庙西侧的武侯祠,把诸葛亮像移入庙内刘备像东侧,关羽、张飞像排列于西。四川的官吏将北地王刘谌、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和镇守关口格斗而死的傅佥也陪祀庙内。时光辗转千年,刘备和诸葛亮二人和蜀汉一众文臣武将,终得重新聚首,后来南郊公园和三义庙陆续迁入,奠定今日武侯祠之格局。
现存的武侯祠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230亩),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属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区 ,是历史上第一次对成都三国历史文化遗迹的整合 。徜徉其间,不但可以重回三国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还可以真切感受到那些久违的使命和责任,忠义与担当,历史的厚重,从来不会因为岁月流逝而淡薄。
最后讲一则听来的故事:据传成都计划修建一条新的道路,工程规划路线经过昭烈庙,有人建议拆庙,有人建议绕道,何去何从,一时众说纷纭。争吵中,角落里突然传来一句:“武侯祠还在昭烈庙里呢,那丞相怎么办?”人们内心深处的某根弦刹那间被拨动,短暂的沉默之后迅速达成共识:绕道!万万没有想到两千年后,丞相还是保了先帝一把。我不知道故事真假,但想想背后的深意,真假还重要吗?
更新时间:2025-05-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