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号称 “以艺术对话自然” 的烟花秀,最终沦为生态破坏的争议焦点。艺术家蔡国强团队与户外品牌始祖鸟曾郑重承诺,烟花燃放后会彻底清理现场、不破坏生态,而央视工作组的实地探访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 —— 海拔约 5500 米的燃放核心区,各类污染物散落成一片狼藉,所谓的 “清理完毕” 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谎言。

辗转多国的项目:为何落户生态脆弱的喜马拉雅
蔡国强的 “升龙” 烟花项目并非首次筹划。最初,该项目拟定落地日本富士山,命名为《樱花漫天的日子》,却因环评未通过被直接否决。当地评估认为,烟花燃放可能扰动火山灰激活山体微裂隙,增加花粉浓度加重居民呼吸道疾病,更会干扰朱鹮繁殖导致弃巢率上升。随后团队转向法国圣维克多山,计划在山脊点燃 “火龙” 景观,同样因生态风险问题碰壁。
当项目与始祖鸟达成合作,选址最终敲定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的 “查琼嘎日” 山。此时,项目方态度变得笃定,宣称已获得乡、村、县三级政府同意,还强调使用 “生物可降解彩色粉”,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甚至制定了 “转移牧民牲畜、用盐砖引导鼠兔撤离” 的生态预案。9 月 19 日下午 4 点半,1050 盆烟花以钢筋扦插固定的方式悬挂、摆放,分三幕点燃形成 “升龙” 景观,短短 5 分钟的燃放结束后,视频在网络迅速传播,却也立刻引发舆论质疑:生态更为脆弱的青藏高原,真能承受这样的 “艺术创作”?

央视直击现场:狼藉景象与未清理的污染物
央视工作组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攀爬数小时,抵达 “查琼嘎日” 山的燃放核心区时,眼前的景象彻底颠覆了项目方的环保说辞。开阔的高山草甸上,各类废弃物毫无遮掩地散落着,像是一场被遗弃的 “垃圾盛宴”,与周边苍茫的雪山形成刺眼对比。
引燃火药的紫铜残骸格外醒目,有的弯成扭曲的弧线,表面凝结着焦黑的火药残渣;有的断裂成指甲盖大小的碎块,半嵌在枯黄的草叶间,金属光泽在高原强光下刺得人眼睛发疼。粗略统计,每平方米就有三四块这样的紫铜件,沿着近百米长的燃放轨迹连绵分布,与用于固定烟花的钢筋断节交织在一起。除了金属残骸,破碎的纸质烟花筒、开裂的塑料桶、生锈的铁钉、黏着泥土的胶带更是随处可见,甚至能找到未燃尽的火药结块。

这些污染物藏着巨大隐患。检测显示,其中铜、钡等重金属含量极高,而喜马拉雅的冻土层透气性差、微生物稀少,分解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重金属一旦渗入土壤,会长期滞留难以消散,更可能随着来年冰雪融化渗入地下水源,威胁几公里外村民的饮水安全。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央视镜头捕捉到了这样的画面:当地村民背着编织袋,踩着坑洼的草甸弯腰捡拾垃圾,有人操控无人机排查陡坡上的残留物 —— 这些清理工作并非项目方组织,而是江孜县政府紧急协调的结果。承诺 “全力补救” 的蔡国强团队与始祖鸟,不仅未出现于清理现场,甚至未留下任何设备或资金支持。

草甸的创伤:被挖开的洞穴与裸露的土坡
污染物残留只是破坏的一部分,燃放前的准备工作已给高山草甸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为固定 1050 盆烟花,工作人员在草甸上挖出了上百个拳头大小的洞穴,洞与洞之间间距不足半米,密密麻麻如蜂窝般布满山体。部分洞口还留着铁锹挖掘的新鲜痕迹,原本紧密相连的草毡层被硬生生掀开,露出下方灰褐色的碎石土 —— 这层仅 10 厘米厚的草毡,是高原生态的 “保护毯”,草的根系交织成网锁住土壤与有机质,一旦破损便很难恢复。
工人踩踏的痕迹在草甸上形成了清晰的路径,成片的牧草被踩倒、碾压,原本平整的地表变得坑洼不平,不少区域已出现裸露的土坡。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植物学博士顾有容对此直言:“4500 米以上的高山草甸,下方几乎没有可供植被再生的有机质,草毡层一旦破坏,自然恢复至少需要 50 年,甚至上百年。” 他更质疑项目方 “翻土修复” 的说法,“这种操作只会把污染物埋得更深,反而加速生态恶化”。

燃放点与周边生态区的距离更令人揪心。东侧 30 米处,一条清澈的小溪正缓缓流淌,溪石上还沾着零星的黑色纸碎屑,岸边的高山灌木叶片间卡着细小的塑料丝;西北方向 6 公里外,连绵的冰川群在阳光下泛着淡蓝色光芒,而烟花燃放产生的粉尘与碎屑,早已随风飘向这片纯净区域。
专家警示:生态伤害远超想象
“整个青藏高原都是生态黄金脆弱区,即便不在保护红线内,也容不得半点折腾。” 顾有容的话点出了问题的核心。他解释,秋季正是高原野生动物准备冬眠的时节,烟花爆炸的巨响会惊扰藏羚羊、黄羊等迁徙动物,迫使它们离开栖息地;对于不冬眠的鼠兔而言,此时正忙着储存过冬食物,草甸被破坏直接摧毁了它们的巢穴,可能导致种群数量下降。

更严重的影响藏在肉眼看不见的地方。草毡层破损会加速水土流失,裸露的冻土暴露在空气中,可能引发冻土碳库释放,加剧区域生态失衡。这些伤害并非短期可见,而是会在未来数十年持续发酵,最终影响整个高原的生态链。
敷衍回应与 “双面操作” 引众怒
舆论发酵后,蔡国强团队先是由工作人员模糊回应 “配合调查”,直到事发近一天后的 9 月 21 日,蔡国强才出面致歉,称 “考虑不周”,承诺配合第三方评估并采取补救措施。
始祖鸟的应对则更显割裂。在国内社交平台,品牌发布长文宣称 “秉持对自然的敬畏”“推进藏地环保计划”,诚恳接受批评;转头在外网却将责任归咎于 “相关艺术家及中国团队”,这种 “双面道歉” 彻底激怒公众,使其苦心经营的 “环保品牌” 人设崩塌。不少户外爱好者在社交平台发声抵制,直言 “品牌的‘山系信仰’不过是流量投机的幌子”。

官媒发声与官方处置:环保底线不容突破
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政协报》等官媒接连发声,直指事件核心。评论明确指出,敬畏自然从不是口号,在生态脆弱的喜马拉雅搞大规模烟花燃放,本质是对自然的漠视;艺术创作与商业营销无论打着何种旗号,都不能突破环保底线。官媒同时强调,项目未做完整环评仅靠层级会议审批,暴露了程序漏洞,相关行为已涉嫌违反《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
西藏当地的处置迅速展开。日喀则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自治区随后组建三级核查团队。10 月 15 日的官方通报显示,北京蔡国强艺术工作室因涉嫌违法被立案查处,始祖鸟被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修复责任,江孜县多名相关干部因审批监管失职被追责。
一位路过的村民用手机拍下事发地附近的雪山,洁白的山尖下,散落的紫铜块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几位村民背着装满垃圾的编织袋,正沿着崎岖的山路缓慢前行,他们脚下的草甸上,那些被挖开的洞穴还清晰可见,像一道道未愈合的伤口。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