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0年时间要说中国最成功的企业是哪些,我相信小米肯定是其中的一个。
小米是由雷军创办于2010年3月,从创办开始就备受瞩目,也得到了很多投资人的认可,据说当时小米刚成立时啥都没做的时候,仅凭雷军这个名字估值达到10亿美金。
但雷军也不负众望,小米成立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国内最主要的手机供应商之一。
在2011年,小米的手机销量只有27万台,但到了2013年,销量已经达到1869万台,2014年小米国内销量更是达到6080万台,成立短短4年时间就登上了国内手机销量的第1位置。
也正因为业绩表现非常亮眼,所以小米的估值一直都非常高,在2013年的时候,小米估值就达到了100亿美元。
到了2014年12月,小米完成了第5轮融资,融资总额11亿美元,公司估值高达450亿美元。
而在2014年12月份的时候,当时特斯拉的市值大约是400亿美元,英伟达的市值大约是120亿美元。
可以看出在2014年的时候,小米的估值比特斯拉(Tesla)和英伟达(NVIDIA)都要大,更是英伟达的4倍左右。
而小米估值之所以这么高,主要得于他们快速的成长,而且营收增速非常快,在2014年的时候,小米的营收已经达到743亿人民币。
但整个2014财年,特斯拉的营收只有31.98亿美元,大约是196亿人民币左右;英伟达的全年营收也只不过是46.8亿美元,大约是287亿人民币。
相当于在2014年的时候,小米的营收比特斯拉和英伟达加起来的营收还多出260亿人民币左右,所以小米估值比特斯拉和英伟达都高很正常。
只不过过去10年时间,不论是小米还是特斯拉或者英伟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营收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到了2024年,小米的营收已经上升到3659亿人民币,大约是500亿美元左右;净利润也达到了272亿人民币。
而2024年特斯拉的营收达到977亿美元,净利润达到70.91亿美元;
2024/2025财年,英伟达营收1304.91亿美元,净利润高达728.8亿美元(约5200亿人民币)。
从三家企业的财报数据来看,特斯拉和英伟达已经从落后变成了领先,而其中英伟达更是大幅领先,单是一年的利润就远超小米一年的营收。
也正因为如此,特斯拉和英伟达的市值也远远超过小米的市值。
截至目前,小米的市值大约是1.2万亿港元,约1545亿美元。
而目前特斯拉的市值达到14300亿美元左右,是小米市值的9.2倍;英伟达的市值更是高达44200亿美元左右,是小米市值的28.6倍。
单纯从市值上来看,特斯拉和英伟达的市值在过去10年时间就远远拉开了跟小米的差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小米作为我国非常知名的一家科技公司,过去10年时间发展非常迅猛,放在国内或者放在全球范围都已经是非常耀眼的一个成绩。
但是跟特斯拉以及英伟达相比,小米在股市上的表现却明显落后了很多,这里面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三个企业所处的股市不一样。
特斯拉和英伟达都是在美股,而过去几年时间,在美国大放水的背景下,美国科技股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所以特斯拉以及英伟达得益于这种流动性泛滥而出现大幅上涨很正常。
相对来说,小米上市的地方是在香港,过去几年时间,香港的股市表现总体相对比较稳定,所以小米的市值没有太大幅度的增长也可以理解。
但即便在国内整体股市表现一般般的情况下,国内同样有一些企业的股票表现非常亮眼。
比如进入2025年以来,有不少企业的股票涨幅都达到20%以上。
而小米的市值在2025年6月达到最高峰时期1.6万亿港元之后,最近一段时间整体股价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跟6月份最高峰时期的近1.6万亿港元相比,目前小米市值已经蒸发了4000亿左右。
事实上有这样表现的并不只是小米,中国很多企业都有同样的表现。
相对来说美国一些科技企业从长期来看基本上都是属于上升的趋势,短期的下跌并不影响长期的上涨走势。
那为什么中美两国的一些科技企业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呢?
其实我觉得归根到底还是“技术含量”不太一样。
如果大家认真观察会发现,在市场上很多企业发现什么赚钱,什么火热马上迎头而上去做,所以我们看到国内各大企业什么业务好像都在做,但却做不精。
这种做法的结果是企业的规模是越来越大了,但利润却差强人意,盈利水平一般,护城河更是谈不上。
相反我们看到美国一些科技企业就相对比较专注,很多企业主要是做自己擅长的东西,并持续投入研发费用研究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虽然这种做法短期没有给企业带来收益,甚至有可能会拖累企业的业绩,但从长期来看,它会形成一种行业技术壁垒,一旦这些企业在行业内取得突破了,终究会迎来爆发的一天。
比如英伟达,成立至今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显卡上面,最近几年他们一直在投入资金研发一些AI芯片,所以在AI出现爆发的时候,他们的机会自然就来了。
目前英伟达已经成为全球AI芯片最主要的供应商,尤其是在显卡上面更是独领全球,目前全球最红的AI GPU市场几乎被英伟达给垄断了。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Jon Peddie Research发布的2025 年第二季度独立 (AIB) GPU 市场报告数据显示,英伟达以 94% 的巨大市场份额再次位居榜首。
更关键的事,进入2023年之后,在全球芯片行业表现疲软,部分大厂芯片库存压力上升的背景之下,英伟达的AI GPU却供不应求。
英伟达的经历其实告诉了大家一个道理,当前全球的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规模驱动向技术驱动将是一个大趋势,只有企业在某个行业拥有核心技术,构建起技术护城河,才能让企业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这才是企业长期增长的关键动力,也是一家伟大的企业,应该具备的基本基因。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